演出青春真我色彩,第八屆粵港澳校園樂隊交流音樂會亮眼
语音播报

經過連續兩天的連續演出,第八屆粵港澳校園樂隊交流音樂會在深圳落幕。該音樂會由深圳市福田區宣傳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凡歌樂社承辦,得到吉他深圳及幾十家其他機構的支持,深受灣區青年喜愛,是灣區原創音樂新勢力的集結舞台,代表着深圳文化領域對原創音樂的關注與保護。

從第一屆開始,粵港澳音樂會承着推動原創、讓年輕人有發聲舞台的原則,由主辦方於前期從廣東、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地報名樂隊中挑選出最有代表性的樂隊和青年音樂人,最終集結演出。粵港澳音樂會一貫呈現出風格各異、個性十足的特色,今年的演出則是由來自深圳、廣州、四會、東莞、中山等幾個城市的青年樂隊們組成,帶來各自的優秀原創作品。

來自廣州的「floating Soul浮·魂樂隊」,這支樂隊始於2020年春,以氛圍情緒後核作為基底,時而剛烈,時而柔情,融入說唱,男女雙主唱等元素,在迷途中始終堅持發出內心的聲音。

同樣來自廣州的「幽閉貓樂隊」,他們的Post-Hardcore非常炸裂,氛圍營造絕佳。正如樂隊自己所說,「歇斯底里地想讓世界聽見我們仍然存活的聲音,蹉跎,奮起,無力,嘆息,生死交錯邊緣的每一隻貓,都是無人知曉的我與你」。


來自四會的「NOSTALGIA樂隊」,由6個性格各異,但都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組成的搖滾樂隊。因樂隊成員大多喜歡old school風格的音樂,且都希望在這快速更迭的時代中憶記起流逝的時光,故起名Nostalgia(懷舊之情),現場音樂非常動人。

「HIVE樂隊」來自中山,以香港流行搖滾為主,其音樂展現出蜂窩結構的獨特性和源源不斷地創作能力,結構穩固卻表現多樣,引起在場觀眾的共鳴。


來自東莞的「木棉花樂隊」是2015年成立的後搖樂隊,試圖用簡單的音樂方式情緒渲染生活當中的每件大小事,彷彿缺少了語言表達,但語言卻都隱藏在他們的音樂當中,在幽暗的迷失當中探索自己的模樣,在虛幻的潮汐當中尋覓艷麗的風景,用音樂將現場每一個人都代入了奇幻的景象之中。


廣州的」VKNOW樂隊「擅於把對生活的洞察力轉化為抓耳的旋律,悄悄記錄著他們眼中的世界,音樂風格遊走在pop/indie pop,以粵語為創作根基,作品中映射着當下年輕人對生活的熱誠,在現場傳遞一份特別的浪漫能量。

深圳的「時間旅行樂隊」以流行、搖滾為主,並融合多元化風格。作品既包含有通俗的情感生活,也有正能量的積極旋律,更有人生哲學的探討。其音樂恰如深圳這座城市,非常多樣,讓人感動又有思考。

「Losing Control(失控樂隊)」成軍於深圳,是一支同時混雜了硬核、情緒搖滾、後核等多種音樂成分的搖滾樂隊。「失控」指失去控制力,不拘於相同風格的束縛,時而狂暴時而內斂,表達了樂隊各種變化多端的情緒化走向。他們的現場樂如其名,想必每一個人都從中體會到了那種現實生活中難以體會的失控感。


深圳的「垮棚克樂隊」,意思是在垮掉的草棚自我剋制。這是一支消極的,慢緩沉默的,你永遠也輸不對名字的深圳獨立樂隊。音樂風格時而流行,時而搖滾,總之不是朋克,希望能給垮人們一些慰藉,在垮處尋求一些精氣神。


深圳知名城市民謠樂隊「沐樂團」出現在嘉賓壓軸環節。作為深圳本地原創優秀音樂代表,沐樂團風格多元化融合,流行民謠搖滾,現場氣氛活活躍,粉絲眾多,演出經驗豐富,活躍於迷笛,草莓等全國各大音樂節。在當天的演出最後,也掀起了最後的一波高潮。


粵港澳音樂會至今已經過八年時間,其自身在一步步的自我完善和升級之中,如今已獲得了廣泛關注和喜愛,同時也為熱愛音樂的青年樂隊們提供了夢想的舞台。鼓勵原創音樂、發掘音樂新力量是這個舞台的原動力,也是支持粵港澳音樂會堅持下去的初心。也希望通過不斷地探索、融合與實踐,多元化大眾音樂的審美格調,繁榮文化藝術市場,帶來更多豐富而有力的音樂演出。

來源:讀特新聞客戶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王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