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脸谱:免费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决心扎根
语音播报

“真的没有想到,孩子没有广州户口,也能通过积分入学入读省一级的公办小学。作为在这里打拼了十几年的新广州人,我们感到既幸运又幸福。”广州市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荔湾区体育实验小学)一年(1)班家长李坤杰说。她的女儿赵文粤在学校的每一天日子都很开心,孩子最喜欢学校的小花园,也特别喜欢上语文课。在广州,像赵文粤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享受着广州保障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在这座城市里健康、快乐、阳光成长。

     赵文粤就读广州市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一年级1班

高效务实的办事作风让人踏实

2007年,李坤杰和丈夫来到广州发展。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今年才申请积分入户,未能赶在女儿入读小学前。起初,两口子对于入户广州并不着急。广州民办教育资源丰富,其中有不少口碑名校。就算没有广州户口,孩子入学也不用操心。然而,今年年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新政颁布,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全部摇号。心仪的民办学校都是热门,入学一下子充满了变数。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公民同招”的消息传出来,李坤杰和丈夫就开始认真研究积分入学政策。“申请积分制入学的条件并不苛刻,很多人都可以达到,说明广州真的是一座很包容,对外来务工人员很友好的城市。”李坤杰说。感觉2020年荔湾区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实施办法,申请积分入学须符合的条件为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非广州市户籍人员;2、持广州市有效《广东省居住证》且满一年;3、在广州市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其中一个险种);4、在荔湾区有合法稳定的住所或合法稳定职业。李坤杰认真研究了积分入学指标及分值体系表,又比对了往年的情况,确认自己能拿到的积分足以保证女儿能入读公办学校,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之后申请的过程也是非常顺利,根据官方发布的详细指引,他们把户口本、孩子出生证明、家长学历证、房产证或者租赁备案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等材料拍照上传,系统自动核分。确认具备申请资格后,根据各学校放出的学位填报志愿,大概7月就能拿到录取通知书了。“广州市相关部门办事效率非常高,每一个环节的办理速度都非常快。对于孩子读书问题,家长们普遍都是很焦灼的,各部门高效务实的办事做法,大大缓解了我们的焦虑情绪。”李坤杰说。

李坤杰: 感谢广州的包容公平

让孩子可以享受免费优质的教育资源

▼▼▼






最喜欢学校的小花园

让李坤杰一家欣喜的是,今年,省一级的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面向随迁人员子女放出了20个学位。他们的积分是270分,排名靠前,填报志愿时便毫不犹豫地报读了这所名校。虽然有把握,但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一家人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今年7月,录取通知书到手,一家人激动得抱在了一起。最激动的是小文粤,得知自己能进入这么好的小学读书,她还特意让爸爸妈妈把她带去学校看一看,在校门口留影。“这对于我们而言,是最好的结果。原本打算读好一点民办学校,一年至少得四五万。现在孩子靠积分入学进入了这么好的学校,还一分钱都不用花。感谢广州的包容,我们已经做好了扎根广州的打算,在这座城市里努力奋斗。”李坤杰说。

开学已有一个多月,赵文粤很快就适应了校园生活,她喜欢这里的老师、同学,学习也基本没让父母操心。她还说,最喜欢学校的小花园,下课的时候,总爱和小伙伴来到小花园玩耍。而她,也如同一朵小花,在阳光下幸福快乐地成长。

幸福底色

近年来,广州坚持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跨上新台阶、加强教育发展基础能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能够提供积分入学学位的背后,是广州为学位充足所作的努力。广州从2016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及其收尾计划。预计到2022年,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将达152.13亿元,改扩建130所、新建90所中小学,累计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超过19万个,目前已新增15.78万个。

2017年,广州在全国率先提出 “租购同权”:“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一直以来,广州努力满足多样化入学需求,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担当: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积分入学制度,报考公办普通高中从“四个三”简化为“两个有”。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等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子女入学工作,港澳台学生达1.7万人,助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民办教育在广州规范、蓬勃发展,黄冈中学广州学校等一批优质民办学校脱颖而出。教育部2018年专门召开现场会,推广广州校外培训机构“疏堵结合”的整治经验。特殊教育体系健全,形成广州模式。11个区均建有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探索随班就读新模式,开展特教班、“随科就读”试点。从2019年起,广州试点开办港澳子弟班。截至2020年9月,共有越秀、天河、南沙、黄埔、花都、白云6个区的9所学校开设25个港澳子弟班。孩子能够在广州接受良好的教育,极大提升了在这座城市安家、奋斗、奉献的每一个人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刘晓星 通讯员 李勉聪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庄小龙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庄小龙、刘晓星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陈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