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丨盲盒:昂贵的“小爱好”
语音播报

一个小小的盒子,均价从39-69元不等,里面装着12种不同款式造型的玩偶,你无法预知自己抽中的哪一款,也无法预知打开盒子之后是惊喜还是失望,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下造成的 的肾上腺素狂飙,却让许多人沉迷其中,上至儿童,下至三四十岁的成年人。

而玩盲盒,往往只有一次或无数次。当你打开了第一个盲盒,就意味着你将无法避免这个“深坑”——在众多消费者眼中,盲盒是一种具有“上瘾性”的产品,为了能够抽中自己喜爱的款式,或凑齐一个系列,玩家们往往会一次又一次地“砸钱”去赌。“盲盒的价格设定就巧妙在这里,它不至于让你吃不上饭,但也会让你不知不觉给出一大笔支出。”盲盒爱好者唠唠说,唠唠是从2019年初“入坑”潮玩圈,至今她一共购入了300多只单价为59元的盲盒,8只单价近千元的大娃,以及若干个小娃。

唠唠的“战绩”在潮玩圈中不算拔尖。KK的朋友曾为了抽中某款单价约999元的“Demo”系列限量版大娃的购买权,一次性买了500只“盲盒”,单次消费就高达三万多。盲盒究竟是“小爱好”还是“智商税”?疯狂的盲盒经济背后又藏着怎样的隐忧?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对此开展了采访调查。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个盲盒的成本价可能不到10块,但还是愿意花超过5倍的价格去购买,这无非和小时候爱玩刮刮乐,长大后爱抽福利彩票一样,只为抽中那一刻的喜悦。人天生就有赌性在,有人就是比较喜欢这种刺激的感觉。”微博名为“泡泡玛特大队长”的博主说,而她的观点也代表了大多数“娃友”的观点。


具有“治愈力”的小玩具

唠唠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走进唠唠家,映入眼帘的便是家里各式各样的小娃娃,从鞋柜到电视柜,娃娃几乎占据了唠唠家客厅的绝大多数角落。

唠唠一共拥有三百多只盲盒,但唠唠并不认为自己是资深玩家。盲盒这阵风大概从2015年开始吹起,而唠唠“入坑”的时间则是在2019年初,当时唠唠与好友一同路过机器人商店,为了提前送一份礼物给唠唠,好友通过平台抽中了第一只MOLLY送给了她。“但是因为第一只盲盒丑丑的,说实话,它并没有勾起我的购买欲,直到后来我在商店里看到第一只PUCKY(毕奇),发现它的造型很可爱,才开始入坑。”

唠唠告诉记者,她其实并没有“收集癖”,也不会太在意自己的存款,购买盲盒纯粹是出于喜欢某一个系列,“看到它们很可爱,想要去拥有它”。唠唠说,买盲盒一定程度具有一定的“减压”功效,“不是出于跟风,也不是出于盈利的目的,只是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买一个,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快乐。”


Pucky系列

盲盒的定价通常为59元一只,对于今年25岁、已经工作了几年的唠唠来说,买盲盒获得的快乐比买衣服、包包要更简单,也更划算得多。而“拆盒”的过程往往最诱人,“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KK也抱着同样的初衷进了“盲盒圈”。KK今年大三,就读于广州某大学。过年期间,KK和朋友在闲逛时,无意间在线下商店抽中一只隐藏款,并就此“入坑”。KK告诉记者,此前她曾一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感觉自己的人生很无趣,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直到那一次抽中隐藏款,我才发现自己终于有了情绪。”

盲盒一定程度上“治愈”了KK。为了能够更多地抽中一些心仪的款式,KK也开始尝试加入到了一些潮玩社群,其中包括了“小满娘”所开创的“猜盒群”,大家会在群里互相分享抽盲盒的经验,也会分享抽中心仪的盲盒的喜悦。


“会让你从天堂跌入谷底”

“很多人接触盲盒的初衷其实都是这样。”群主“小满娘”说。

“小满娘”又被大家叫作“泡泡玛特大队长”。如今,她是两个孩子的娃,也曾经是一名“泡泡玛特”的死忠粉。去年七月份,通过线下商店,“小满娘”接触到盲盒,很快她便被这种造型可爱、小巧的娃娃吸引,在小红书上写了一篇关于抽盲盒的攻略火起来后,“小满娘”索性建立起了盲盒爱好者微信群。一年下来,微信群里的人不断爆满,细数下来,如今她总共有二三十个娃友群,每个群都是500人满员的。


群的主题包括两种,即“猜娃”和“改娃”——所谓“猜娃”,就是通过摇盒、称重以及线上抽盒提示等方式,来抽中每个系列盲盒里的隐藏款或者热款,这几乎是每个盲盒玩家的心愿;所谓“改娃”,则是对系列盲盒中的“雷款”进行改造。“猜”和“改”的背后,往往预示着盲盒玩家必经的一个心理“阵痛”,那就是没有抽中心仪的款式。用KK的话说,拆盲盒的过程,有时候会让你“从天堂跌入谷底”。

“这种心态很折磨人,因为你知道随着泡泡玛特越来越火,喜欢盲盒的人越来越多,你抽中心仪盲盒的几率也开始降低。但是每次有喜欢的系列上新,你还是会忍不住想要搏一搏。”可现实经常是,每次热款刚上新,就会立马在网上“抢购一空”。

唠唠也有过这样的瞬间。“最夸张一次,我想要买一款PUCKY的花精灵款。但当时看线上抽盒机里12个已经被拿走一个,为了提高命中率,我连用了三张提示券,排除掉其中三款盲盒,将剩下的盲盒一齐拍下,花去四五百多块钱,结果到手时发现8只盲盒里一只都没有。盲盒的价格设定就巧妙在这里,它不至于让你吃不上饭,但也会让你不知不觉给出一笔不小的支出,甚至血本无归。”唠唠说。

而随着泡泡玛特上新速度越来越快,玩家们也越来越感到钱包的“力不从心”,“特别是这些东西最后在家里越堆越多,他们放在那里不能吃,也不能用,只能蒙灰,慢慢地也就会看乏了。”


一个盲盒里通常包括一个玩具+卡片

在各大群里看惯了玩家们的喜怒哀乐,“小满娘”颇为感慨。她告诉记者,如果是有赌性的人,对于盲盒往往会比较入迷。“很多人就喜欢抽盲盒时这种刺激的感觉,如果是在二手平台是换或者买,不够刺激。我自己是比较理性地看待这个东西,往往抽两盒抽不到就不弄了。”


被隐藏的1/144

但事实上,如今猜盒的“命中率”却是越来越低。

唠唠告诉记者,购买盲盒大体上分为三种方式:在天猫旗舰店下单购买;在线上抽盒机上购买;线下商店购买。相比第一种,无疑后两种更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拆盒的快感,“但是现在许多线下店铺都会存在黄牛提前蹲点的现象,他们会提前抽中隐藏款赚取中间差价。”

在“泡泡玛特”群里,也有网友向记者反映,线下店铺中,不乏黄牛与店员提前沟通,黄牛会通过称重、摇盒等方式判断里面装的哪个娃娃,从而把热款盒、隐藏款拿走,其余的再在店内原价卖出。在一个系列的盲盒中,通常会有12大盒,每盒包含12个娃娃,其中只有一个隐藏款娃娃。而在二手市场上,一个隐藏款娃娃能卖出1000元,热款转也能卖出100-200元。

线上抽盒机则同样不容易。“很多黄牛会蹲在IP群里,提前掌握淘宝会几月几号几点发售限量级的盲盒,然后通过代拍器来帮助玩家代拍。代拍价格从50元到80元不等,等产品首发后,立马锁定订单,让玩家付款。所以导致很多产品一开售就会被售空。”KK透露。此前她曾为了一款名为丫丫雪糕的限量款大娃,守在电脑前很久,但不出一秒,“300个订单就全部被锁定”,最后她只好在二手平台上以四倍的价格购入。

而在“潮玩星球”上,广州日报记者注意到,其中仅最新出的DIMOO圣诞系列,在社群中点击“想要”的用户达到5.5万,在卖的用户达到1.7万,而在该系列的12件盲盒中,仅“玩雪的DIMOO”单件便从售价的59元炒到197元。

“这还不是被炒得最凶的,之前泡泡玛特出过锦鲤款和拉布布的绝版款,单价都被炒到到上千元。通常隐藏款在二手平台上的价格也都被炒到超过500元。”KK告诉记者:“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这些玩偶不过是由树脂做成的塑料玩具,但还是挡不住一些人疯狂地想要去拥有它。”对此,KK愤愤然。


在她看来,炒盲盒的人都是“圈内毒瘤”,他们不仅抬高了盲盒的价格,破坏了这个圈子的规则,同时也是对IP的一种伤害,使得不少真正喜欢这个产品的人不得不“脱粉退坑”;更让她感到悲哀的是,不少品牌设计师实际上对于这种哄抬IP价格的行为持一种“默认”态度,“因为这种行为可以让他们的IP火起来,我越来越觉得这个圈子变味了,扭曲了”。

除此之外,频繁被投诉的售后服务问题,也成为了如今盲盒圈,尤其是泡泡玛特的一大“顽疾”:提前两三个月预售的款,在用户买单后,却因工期等原因无法按时发货,前不久,泡泡玛特的ZIMOMO系列就曾被消费者投诉至消费保,仅10月19日当天关于泡泡玛特的投诉量就达到了上千条。这还不是泡泡玛特第一次被投诉,广州日报记者在“315消费保”官方微博上搜索发现从今年1月至今,泡泡玛特被“挂”了八次,其中包括老款变首发,欺骗消费者;泡泡玛特艾拉兔系列抄袭娃娃城堡公司产品,被消费者发现后拒不退款;抽盒机《昼夜》款延迟发货,拒不退款等情况存在。而至于产品质量不过关、甲醛超标、假货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在产品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仅凭热爱被吹大的泡泡,究竟能够走多久?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程依伦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程依伦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程依伦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