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休警察的十五年:让142名烈士回家
语音播报

这里,沉睡着142位人民子弟兵,抗美援朝期间,为保家卫国,他们离开家乡和亲人,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里,曾是一片荒芜,历史的谜底铺垫了半个世纪,直到“寻亲英雄”余发海前来探访,才得以拨开封尘已久的墓碑。

他们来自31个军37个师100多团级单位,涉及(籍)24省128个县市。142位英烈,142个故事。羊楼洞142烈士墓,不止蕴藏着一段悲壮而厚重的历史,更代表着红色基因和民族责任的精神传承十五年来,在中央及各地媒体及有关部门与红色志愿者的关注下,余发海和志愿者们寻找到了120位烈士的家乡和亲人,并一一收集起其背后的家族记忆。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十月,湖北赤壁,从当地汽车客运站总站出发,行车约40分钟,便到达羊楼洞村。142位烈士墓园坐卧在一片茶园之中,这里的晴日比雨天多,满目的青葱以及墙角悄悄开着的小野菊,让这片墓园在平日里显得没那么冷清。

守墓人是羊楼洞当地村里的一位生产队的老队长,主要负责扫墓和探访登记工作。大多数时候,这里少有人前来,直到最近,随着抗美援朝70周年的到来,老人才开始忙活起来:从9月30日起,烈士家属自掏经费,组织了一次扫墓活动;不少学校、单位也都来到这里进行主题教育活动。

赤壁市公安局退休老民警余发海弯着腰,忙里忙外,一会儿和前来扫墓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商谈墓园外围的建筑工地扩建工程,一会儿和烈士家属交谈,一会儿招待前来祭奠的团队……余发海与这片墓园的交集,从十多年前开始,而如今已年近古稀、一头白发的他,还将继续与这片土地缠绕下去。

为回报社会,

翻山越岭寻烈士墓

余发海是赤壁市公安局的一名病休老民警,曾在基层派出所工作。但由于长期积劳成疾,1990年,余发海患上双肾功能坏损。2003年,在原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帮助下,余发海得以完成换肾。“我受了社会的恩,所以要回报社会。”在获得重生后,余发海暗暗下定决心。

关于余发海与这片墓园的故事,从十五年前说起。

2005年,退居二线的余发海受到赤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指派,前往羊楼洞村所在的一个山野处寻找烈士墓群。而由于换肾后他需要每天吃药克服排异反应,为此,他每次都需要带着水、药和干粮,翻过一座座山头寻找传说中的烈士墓群。

羊楼洞属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历史上属于兵家要塞之地,而余发海先后去往三省地界,深入五次山林,最终才在羊楼洞村的茶山后找到这片荒芜的烈士墓群。他还记得初到羊楼洞142烈士墓群时所见的场景,满目尽是凄凉:关于这里以前有不少阴森的传说,村里人平日里都会绕道走,这里沒有青松、鲜花、纪念碑,只有遍地的荆棘和齐人高的杂草,拨开草丛,是一块块短小的墓碑。由于长期风吹日晒,碑文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余发海便用茅草扎了一个把子,擦去碑文上的尘土,他看了又看,发现墓碑上隐约写“抗美援朝烈士”等字样;数了又数,一共142个。

写出百封信,

只收到八封回信

为了揭开这片墓园的谜底,余发海和另外几个村民一同跪着将碑文抄写下来,整理打印发现,他们来自31个军37个师100多团级单位,涉籍24省128个县市。在通过查找当地县志,余发海得知,该地此前曾是原第四野战军40军119师先遣团的驻防阵地,1951年,4团离开驻地赴朝参战,中南军区便将这片空出的营房改建成一所临时解放军野战医院,专用于接收从朝鲜战场转送来的伤病残志愿军,而经治疗无效牺牲的战士们,被就地埋葬在这里,一共142人。

“当时只觉得一片悲凉,也在想,这一群烈士的家人如今还在不在,在哪里?”怀着追溯、揭秘的心理,余发海决定为这一批烈士寻亲。第一年,他发出了一百多封挂号信,可是很快有40多封信贴着“查无此人”的条退了回来。看着被退回的信,余发海内心只觉得一阵凄凉,“我将写过的笔全部掰断,发誓说‘再也不写了’,但是年底,有8封回信给了我希望,沿着信中家人所留的电话号码,我回拨过去,感觉隔着千里的距离,老人家却是巴不得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巴不得马上见到我,巴不得有千言万语跟我说……”余发海回忆道。

而家人们来到墓园时的场景,更是无数次让余发海落泪:有的人来到这里,跪在地上揪心地哭,甚至手指都嵌进了泥土里;有的家人千里迢迢赶来,只为捧一把土带回到自家的祖坟上;有的家属不断往返给烈士取证,想要给烈士正名,却无法申报到一张“烈士证”……为烈士寻亲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在地方民政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支持下,余发海穿着警服、带着警官证,开始了他的“百封信函、千人协查、万里电波、为英烈寻家乡找亲人”的行动。


寻亲路不易

曾一下车被拉到广州日报

十多年来,余发海通过公安局发函到烈士当地的公安部门进行查询的公函不下400件;亲自到烈士当地查找,行程逾万里;电话联系烈士亲属,更是无法计数。为了寻亲,余发海几乎散尽家财,甚至卖到了给儿子准备的婚房,他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期间,他既经历过同情、褒扬,也遭遇过质疑甚至嫉妒。

“酸甜苦辣,冷暖自知”是余发海对自己的寻亲之路的总结:有人不相信他是警察,将他误以为是诈骗犯;有人冒用他的身份,对烈属实行诈骗;有的烈属表现冷漠;有的会想着办法“查实”他的意图……余发海笑称,2007年他在前往广州为烈士寻亲时,还曾一落地就被拉到了《广州日报》社:“如果我是真寻亲,那就会被表扬;但如果我是假寻亲,自然就会被曝光了。”

除了被“考察”,余发海也需要去考察烈属身份:“此前就有与当地烈属同村的三个假‘烈属’,抢先一步前来冒领身份,最后我从村委会开具的证明信里发现破绽,亲自去了一趟北京核查才搞清楚这个骗局,找到了真正的烈士家属。”

“但是我没有在乎这些感受,我在乎的是有关部门能不能让烈士得到认可,让烈士家属得到宽慰。虽然我是一个孤儿,我的家族里也没有抗美援朝的英烈,但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他们,我们后人无法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 余发海说。

在余发海的感召下,不少义工和学生也纷纷加入了为烈士寻亲的队伍。在余发海的“烈士寻亲”名单里,有20多位来自广东省15个县(市)的子弟兵烈士,在广州义工覃璐玲、茂名义工李纠维等人的帮助下,目前仅剩3名烈士尚未找到家人。


142个墓碑,

有142个故事

如今,最让余发海宽慰的是,142位子弟兵烈士中,已经有130位烈士均找到了家属,烈士墓园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也得到了完缮和整修。

余发海最喜欢的事就是给来访者们讲故事。他不仅能够精准地说出每一个烈士墓碑的具体位置,每走到一个墓碑前,他也总能过娓娓道来烈士们的故事:“142个墓碑,142个故事,他们的故事,我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其中,有“羊楼洞之恋”——一位日本共产党护士和中国军官跨越生死和时空的爱情故事。沟胁千年是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八路军的年轻护士,杜江群是睿智幽默的军官,在羊楼洞疗养所,他们相识相恋,却最终因为组织命令从此相隔两地,杜江群不久也病逝。为守护对杜江群的思念以及两人的心愿,沟胁选择终生未嫁,并致力于从事中日友好工作。

“真假胡金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胡金海将绣有自己姓名的外套披在了被炸断下肢的小战士身上,小战士随后被送往了羊楼洞野战医院,最终医治无效牺牲。活着的胡金海成为了“烈士”,而这位小战士却成为了永远的“无名英雄”。

但是对于每一位无名英雄,以及尚未找到家人的烈士,在每一次的祭奠活动中,余发海和烈士家属代表们都依然会给他们磕头献花。“当年是这一群烈士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才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虽然他们的亲人还没找到,但是我们也不能够让他们感到落寞。”冉性初烈士的儿媳,也是烈士家属群群主李萍告诉记者。

而据余发海透露,为剩下的22名烈士寻亲,虽然难度相对较大,但也并非完全无可能,“我们还是希望可以通过发动媒体和志愿者的力量,能够为这22名烈士找到亲属,只要我还活着一天,我就不会放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