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粤菜名菜,如今又可以吃上了!
语音播报

10月23日,重阳佳节前夕,镇海楼之夜——“留住乡愁”金秋诗会暨“消失的名菜”首发仪式在镇海楼广场举行,此次活动由广州博物馆携手岭南控股中国大酒店联合举办。记者从仪式上获悉,本次双方携手并诚邀多位广州餐饮界权威和老行尊指导,共同奉献了一席精彩的“古早”粤菜盛宴,让失传的广府味重新回归餐桌。已完成研发的“消失的名菜”还将在中国大酒店长期推出,广州博物馆内也将同步设置“消失的名菜”推广点,定期开展现场试吃活动。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广州博物馆与广州本土饮食界的首度“触电”牵手,也是广州博物馆响应夜间经济倡议,结合特色品牌活动“镇海楼之夜”精心打造的夜间盛会。作为城市博物馆和广州历史文化展示与传播的重要窗口,广州博物馆始终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根脉,讲好广州故事。而与博物馆一街之隔的中国大酒店在36年来见证粤菜的不断演变,在餐饮文化的发展和推广上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粤菜传承的历久常新。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初衷所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领导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本次活动对于守护与弘扬本土饮食文化和美食基因,擦亮“食在广州”这张享誉中外的城市品牌,为广州市民留住传统美食的乡愁记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广州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出新出彩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

为充分展现岭南传统饮食文化精髓和本土文化情怀,活动以重现早已淡出公众视野的粤菜与粤语童谣、竹枝词朗诵、传统广府诗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串联,在“美食”与“诗歌”的景情互见、相互交融之中,多维度打造具有浓郁岭南风味的视听盛宴。粤语歌谣《落雨大》童音琅琅的合唱声,徐徐拉开了活动序幕,以广州博物馆一级文物《镇海楼赋》为蓝本的悠扬朗诵,讲述着镇海楼的壮丽雄伟和悠久历史。现场还进行了“消失的名菜”首发仪式,并以纪录片的形式忠实记录了广州博物馆及中国大酒店的团队对传统粤式名菜的溯源、研究、试验和创作的完整过程,充分展现了本次活动守护着广府饮食文化根脉的意义所在。

旧时的粤菜名席,源自清代的满汉全席,百年前曾是广州市民生活中一抹奢华亮色。历史长河流淌,当年有口皆碑的名菜和为市民津津乐道的食林掌故,逐渐在今天人们的记忆中消散远去。岁月消逝,惟文物恒久,为重现昔日广府名席的荣光,广州博物馆对一批流传下来的老菜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佚,从陆羽居、新华酒家、华南酒家等早期本地名酒家的旧菜单中精心挑选菜品,并携手中国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广州青年粤菜文化宣传大使徐锦辉师傅及其团队,集结粤式点心大师陈勋先生、中国烹饪学院院长黎永泰先生、中国粤菜烹饪大师梁灿然先生、十大中华名厨林壤明先生和点心女状元徐丽卿女士等五位广州餐饮界权威和老行尊,力求高度还原,奉献了一席精彩的“古早”粤菜盛宴,再现粤菜辉煌。

在“消失的名菜”首发仪式上,广州四大酒家文园享誉羊城的招牌名菜“江南百花鸡”、集中体现粤菜“绣花”功夫的金银鸡蛋糕、寓意明清羊城八景之一的“菠萝浴日”等一道道广府名菜轮番呈现。“二京果”“四热荤”“六大碗”“七寸”“九寸”等古早粤筵规制、程式和文化意涵,由广州博物馆联合中国大酒店餐饮团队通过记录片形式为宾客娓娓道来。团队以“匠心”和“匠意”,把普通食材点化为精妙绝伦的经典菜式,将粤菜基因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因材施艺和取之自然的独特品质和工匠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制作注重本真,不尚豪奢,与“厉行节约”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也是“老广”一贯秉持的经济实在、不铺张、不浪费的社会文化风气的本质体现。

记者了解到,已完成研发的“消失的名菜”将在中国大酒店长期推出,务求让广大食客一尝美妙绝伦的广府味道,感受地道岭南烹饪工艺,体验博大精深的粤菜精髓。届时中国大酒店将定期更新菜品,用餐的顾客亦可获赠广州博物馆的参观门票。广州博物馆内也将同步设置“消失的名菜”推广点,定期开展现场试吃活动,凭广州博物馆门票到中国大酒店消费可获得特别折扣。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曾繁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赵冬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