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了,车陂人会去哪?
语音播报

夜幕降临,行人匆匆。你是否知道他们将去哪里?今年以来,每当夜色降下,车陂村里就会出现“一抹橙”或“一抹绿”。他们多数都是下班后“再上岗”,名为,垃圾分类指导员。

如今,走进天河区车陂村可以看到,车陂涌流水潺潺,鱼游浅底;村社巷道铺上沥青,干净整洁;人们安居乐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逐步提升。这早已打破人们对城中村的固有印象。

今年起,车陂街还率先在全市开展城中村垃圾分类优化提升工作,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施策,搭建“管理、分类、收运、责任、宣传”的“五网”融合共治,持续提升车陂村的市容环境。

党建促共建多元共治收效快

车陂街位于天河区东部,辖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村改制公司。辖区车陂村是天河区最大城中村,村内共有15个经济社、拥有房屋及各类物业7000多栋,户籍人口1.14万人,外来人口近10万人,具有人口密度高、房屋楼宇密集、基础设施薄弱、垃圾分类工作难度大等城中村典型特点。

今年2月,车陂街被确立为全市率先开展城中村垃圾分类优化提升工作的试点,便开始探索一条适合城中村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

车陂街以党建促共建为基础,多元共治铺开“管理网”。首先成立以街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子成员为副组长的车陂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车陂街城中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统筹10个职能科室(所、队)、村内6个社区居委和车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人员力量,构建党工委、办事处统筹、居委主导、村社支持、部门协同的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新机制。

为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多元共治的优势,车陂街动员辖内“两新”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村经济社党组织开展定时投放亭合作共建行动,辖内锦达信物业、宜帮家政、车陂街社工站等“两新”组织党支部共同参与定时投放亭建设、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凝聚起党建引领助推垃圾分类强大合力。

目前,车陂村西片区已有垃圾分类投放亭(点)23个,东片区12个,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已全面开展。广州锦达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丽娥介绍,公司有200多个员工,其中180人是车陂本地人,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出租房屋。根据本地人集中的优势,锦达信公司通过动员党员带头,员工参加的方式,呼吁员工回去做好宣传工作,把垃圾分类义务写进租赁合同,监督租客落实垃圾分类管理,从而令“街居——村社——房东——租户”四级联动机制得以有效推进。

3月27日车陂街启动车陂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试运行以来,村内住户、沿街商铺垃圾分类知晓率均达到100%,村内餐饮店签订垃圾分类收运协议率达100%、餐厨垃圾收运量增长6.07倍。

社区“五人小组”到村内餐饮店宣传垃圾分类措施。

每天环卫工人到定时投放点回收垃圾。

党员守桶站点宣传效果好

在推行过程中,居民分类意识和习惯养成至关重要。目前,车陂街有6个社区参加城中村垃圾分类深化工作,已制定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领导机制,组织49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垃圾分类,把党员服务队、志愿服务队建到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建到守桶引导工作组,建到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工作最前线。

车陂村垃圾分类亭共有四个定时投放时间,分布在每天早中午晚。晚上7点后,村内的垃圾分类投放亭陆续热闹起来,主要是用过晚餐的居民开始处理垃圾。这时候,下班后的党员干部再次“上岗”,进行守桶站点。一时之间,穿着“绿马甲”“橙马甲”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十分惹人注目,成为车陂街一道新的风景线。

龙口社区在职党员郝达明是其中一位垃圾分类指导员,他在守桶站岗时,总是工作至晚上11点,主要负责帮助和引导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他介绍,一开始居民总是混装垃圾,都是由他们指导居民开袋投放,把垃圾正确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

“身为车陂人,我看着车陂村社环境越来越美,我们也有义务尽一份贡献。”郝达明说,自从车陂街开展环境整治,到车陂涌消除黑臭河涌头衔,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他认为,作为党员应起模范带头作用,建设好自己的美丽家园。

龙口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

天河区人大代表余茂曾到车陂村开展垃圾分类督查工作。她亲眼所见垃圾分类给车陂村带来的变化。“不少居民已经有意识进行垃圾分类,带来环境整洁的成果也是由居民共享。”

【图文记者 小鹿】

【编辑 橙子鱼】

见习编辑 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