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变成红色不是奇迹,而是……
语音播报

天气炎热,不少同学都喜欢去海边玩耍。吹海风,吃海鲜,无比惬意。但你有没有遇到过湛蓝的海水变成红色的时候?而当海水变成红色时,沙滩管理员一定会劝谕游客千万不要下水,这又是为什么呢?


近日,2020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在云端与青少年见面。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海洋学院副院长杨慧荣教授,向青少年普及赤潮的相关知识。



杨慧荣,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科研项目16项、主要参与科研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参与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5项科研奖励及10项教学奖励(荣誉),“广东省本科高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科普名师”。


当海水变成红色的时候,我们会把这种现象称为赤潮。赤潮,又称红潮,也称其为“红色幽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指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增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的总称。


赤潮不止一种颜色


“赤”,顾名思义,就是红色,不少同学对赤潮的理解就是海水变成红色,但其实,赤潮只是一个历史沿用名,赤潮并不仅只有一种颜色。虽然大部分赤潮都呈现红色或粉红色,但因为引发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赤潮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比如蓝色、绿色、橙色、茶色、茶褐色、绿色、土黄色、黄褐色、灰褐色等,有些赤潮甚至不会导致海水颜色的明显改变。


赤潮的危害非常大!


可能有些同学会认为,赤潮只是让海水颜色发生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赤潮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


1.危害海洋渔业

我们都知道,海洋生物如鱼类,跟人类一样,需要呼吸氧气才能生存。赤潮发生时,赤潮生物会堵塞海洋生物的呼吸和滤食器官,让海洋生物得不到充足的氧气;

赤潮生物的繁殖及死亡、分解都会消耗大量的水体溶解氧,引起水体中的溶解氧下降,让海洋鱼类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许多赤潮生物会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特别是一些有毒甲藻会产生致命的毒素,严重危害海洋生物的健康;


案例

2017年8月,深圳大亚湾海域出现45平方公里的无毒赤潮,数以万计鲻鱼死亡。科研人员发现,这次赤潮没有毒性,数以万计的鲻鱼是因缺氧而死亡的。


2.破坏生态平衡

海洋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均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而赤潮的发生,会使得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其逃避甚至死亡。且赤潮爆发后期,会引起水质恶化,包括水体中的溶解氧下降、毒性增加(H2S,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机质含量增高等。水质恶化会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使得饵料生物数量锐减。


3.危害人类健康与安全

赤潮生物会分泌赤潮毒素,当水中的鱼类、贝类吸收了这些毒素后,将会在体内积累。如果不小心被人食用,就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案例

1986年,福建省东山岛,村民因食用带赤潮的花蛤曾发生过136人的集体中毒事件。

1995年,菲律宾发生赤潮,使2万名渔民感染麻痹性贝毒,并有4名儿童死亡。


常见的赤潮毒素有哪些?


常见的赤潮毒素有NSP(神经性贝毒)、ASP(记忆丧失性贝毒)、PSP(麻痹性贝毒)、DSP(腹泻性贝毒)、CTX(西加毒素)等。如果发生贝毒中毒,会出现以下症状: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防控赤潮,我能做什么? 


做好赤潮的防控,是一项非常宏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合力。但这并不意味这我们就毫无作用。


各位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这些细节来为赤潮防控出一份力。

  • 使用无磷洗衣粉,清洗餐具时少使用洗洁精,农业上少施用氮磷化肥;

  • 低碳环保,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旧物循环利用,使用可再生能源;

  • 厉行节俭,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用电,精准垃圾分类;

  • 勿过度开发、过度浪费、过度攫取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如果发现赤潮,我该怎么做?

作为沿海省份的孩子,我们经常都有机会到海边游玩。如果发现疑似赤潮的现象,你可以这样做:

  • 及时报告当地海洋管理部门;

  • 停止在赤潮发生区域游泳等活动;

  • 不吃赤潮水域的水产品;

  • 如果遇到赤潮中毒现象,应及时送医救治;


让我们一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共同携手保护我们的蓝色海洋!


更多精彩,请关注广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微信公众号。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为重点,依托中国科协的网络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座。


讲座内容以适合青少年特点,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为主,不仅突出知识性、科学性和通俗性,更强调趣味性和新颖性。授课形式多样,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同时,通过分享科学家的拼搏、创新的人生经历,传播科学精神,引发青少年思考。


【免责声明】:相关文字图片来源于专家的ppt和网络,如有任何侵犯版权情况,请联系我们。

【文 卢杰】

【编辑 绾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