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必背镇:党建强引领铺就致富路
语音播报

今年以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借力县委、县政府推进“百村达十万”工程时机,深入摸清各村家底,整合各村及挂扶单位等可用于发展产业资金,盘活各类土地资源,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形成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走出一条村集体、村民多方受益的乡村振兴路子,携手走上党建引领致富路。

今年盛夏刚过,秋收如约而至,一场“香辣之约”在网络上火了起来,这是必背镇“百村达十万”项目之一的公坑辣椒项目。近几年来,由于人口大量外迁至平原区,必背镇大部分原本交通不便的土地更是荒废。产业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村委欠缺办法、致富无门,公坑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探索,是必背镇着力破解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一个缩影。


必背公坑村村民有种植辣椒的传统习俗,因公坑村地理环境及独特的气候,一直以来该地种植的辣椒因有其它地方种植不出来的香和辣而享誉乳源内外。公坑村以党建为引领,选好公坑辣椒种植为发展项目,利用该地适宜特色辣椒生长,具备发展特色农产品(辣椒)种植的优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闲置荒田,采取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的方法,激励群众种植积极性。今年,当地试种了20余亩,带动群众种植20余亩,目前公坑辣椒已上市售罄,销售额达5万余元,公坑村也第一个完成全镇村集体经济“达十万”的目标。


在村党支部的推动带动下,村民种植公坑辣椒也喜获增收。村民赵良永激动地说,“种植辣椒五年了,今年种植最放心,技术放心、价格放心、销路也放心。”


近年来,必背镇各村积极探索,发掘可用资源,在支部引领下,积极走出一条适合各村发展的致富之路。作为必背镇行政村之一的半坑村,通过党建引领,寻找合适项目,激活闲置资源,在向镇党委等相关部门征询意见后,通过引进茶企,激活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今年6月份,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湘农业有限公司在必背镇半坑村茶叶种植加工基地揭牌,该公司的成立,不仅成为半坑党支部经济增收达十万的突破点之一,还有效统筹整合全镇茶叶基地800余亩,利用自身优势反哺当地村民,激发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吸纳解决更多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打造出“党建引领、企业带动、百姓参与、群众等多方受益”的新局面,为全镇脱贫攻坚精准施策树立新标杆,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我今年试种了60亩石韭,已经有企业有意向和我签订产销协议,目前产量只够供应本地农庄和部分菜农商贩,明年预计增重达到100亩”。近日,石韭种植基地里,桂坑村党员盘良香,一边摘石韭一边信心满满的说。


近年来,必背镇各党支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激发各级党员在各村事业发展和参与上的积极性。通过不定期举行党员带头讲党课,开展就业培训等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形成“支部引领、干部上阵、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党建”引领“绿色产业”发展,在“党员”和“领头雁”带动作用下,推动茶叶、辣椒、蔬菜等种植产业发展。


通过党建引领,必背镇激发了各村发展产业热情,全镇7个行政村,有2个村通过盘活旧学校、集体土地等资产出租创收,有5个村分别通过发展石韭种植、肉牛、肉猪养殖等强村富民产业增收。年底,各村预计分别增收5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均有望突破10万元目标,走出一条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小康之路。


“百村达十万”工程自实施以来,乳源采取由县领导挂点联系、单位与行政村挂钩帮扶、乡镇党委具体落实的模式,县委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一对一”挂钩帮扶目前集体村经济收入未达10万元的行政村。各挂钩帮扶单位在实地考察调研及走访座谈后,帮助各行政村找准发展瓶颈、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路径,共同商定帮扶方案,力争到2020年底全县102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卜瑜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卜瑜

通讯员:赵艳梅、欧辉、冯永成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