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為先行示範區和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建設奠定教育基礎
语音播报

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當選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並作為代表之一受邀參加了慶祝大會。在會上,徐揚生教授仔細聆聽了習總書記的發言,並作出以下感悟與思考:

第一點,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對外要有吸引力,對外也要有競爭力」,包括人才的吸引。我覺得這句話講得非常到位。從整體上講,深圳特區的發展,包括目前定位為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發展都需要有「吸引力」。深圳的吸引力一定要做到比其他城市的吸引力更大才行,因為全世界都在競爭,我們的吸引力到底在哪裡?這是我們一定要好好思考的問題,需要制定一些特殊的吸引政策。

另外,對外我們也要有競爭力,這句話也講得非常正確,我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這個學校是個國際化的大學,所有的畢業生畢業後都會在國際舞台展現中國年輕一代的風貌。因此,我們要培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人才,只有有了在國際舞台上有競爭力的人才,中國才可以進一步強大。

第二點,總書記在講話中把深圳定位為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引擎。我覺得「引擎」這個詞用得非常好。粵港澳大灣區三地,沒有一個引擎的話是帶不上去的,那麼如何來發揮好引擎的作用呢?我覺得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科技上的創新,二是制度上的改革,三是人才的培養。這幾條都非常重要。引擎作用,就是要在真正根本的意義上發揮作用。

第三點,總書記講話中讓我覺得印象很深的就是「民生」,也就是「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產黨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沒有別的利益,這是最重要的東西。人民是我們的血液。這個觀點,總書記講了很多次。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因為整個改革開放,整個特區建設,都是圍繞着民生開始展開的,人民是真正知道每個政策到底是好還是壞的。所以,我覺得,我們的醫療事業、教育事業、服務事業等很多的事業,實際上都是圍繞着民生展開的。深圳特區政府一定要做好這些關係民生領域的工作。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在40周年的重要節點,中央再次給予深圳一個綜合改革的方案,影響深遠且意義重大,方案中也對深圳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作出了表述。作為深圳高等教育界的代表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徐揚生教授對方案做出了自己的解讀。

近日,中央發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重磅文件,那對於這個文件您覺得您最關心的亮點是什麼?它對於深圳未來的發展又會起到怎麼樣的作用呢?

徐揚生:這個文件的作用非常大。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經驗告訴我們,發展不僅是資源的問題,更主要是政策的問題。改革開放是個巨大的動力,煥發了所有人的青春與力量,打破了所有的枷鎖。而這次的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中,人才的開放政策、辦學的開放政策、科技創新的開放政策,更是對社會的發展都意義重大。

這裏面還有一句話講得很好,要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來發展,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深圳走過40年歷程,所有的成就就是靠了這三句話。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不僅適用於營商環境,同樣符合教育科技等領域,對辦學更是如此。比如說人才招聘,港中大(深圳)在開辦以來一直堅持市場化的方式,從全球招攬人才,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在辦學過程中,也應該堅持法治化,按照法律來辦學,不能在法律框架之外設置條條框框。國際化則更重要,大學如果做不到國際化,所培養的人才不可能成為國際化人才。

下一個四十年的話,我覺得也要按這個基礎來做。在營商環境、教育環境、科技創新環境中,同樣也應遵循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原則。這一實施方案對今後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方案之中特別提到了科技創新方面的一些東西,也講到了吸納國際人才方面的制度,那您對這方面的這個具體的改革措施有什麼樣的看法?

徐揚生:科技創新的發展也是一個人才的問題。人才問題是由吸引人才和培養人才這兩個方面組成的,這兩點我們都在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吸引了幾百位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學者來深圳工作,這對整個深圳的創新氛圍應該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在試點方案實施後,我們的辦學條件會更加的寬鬆,吸引人才的條件也會更加優惠,我非常期待。

「探索擴大辦學自主權。探索擴大在深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在符合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前提下,支持深圳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開展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賦予深圳對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分站的設立和撤銷權限。」《支持深圳在資本市場先行先試》中對於深圳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表述含義深刻。這個文件出台以後,您覺得是否可以切實解決到您所在領域的一些需要攻堅的問題呢?您對這個文件之後會落實到的各個方面會有什麼期待呢?

徐揚生:這個政策頒佈得非常及時,因為真正要吸引人才、培養好的人才,大學要有特色,辦學要有自主權。現在深圳高校辦學自主權還不足夠,中央賦予深圳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更多的自主權,有利於辦出有時代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人才培養模式。

「來了就是深圳人」。我們學校有很多外籍人士,只要是在這個土地上為這個國家做出貢獻的,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包括科技成果也是這樣,人才的政策也應該是這樣,都應該是公平公正的。

徐校長您來深圳這麼多年了,您也是見證了深圳的發展,幾次改革您也親身經歷過。那麼多次的改革,您覺得體現出深圳整個城市什麼樣的特徵呢?

徐揚生:我覺得把它總結一下,就是這三個字:干實事。我覺得深圳是干實事的一個地方,走在前頭,干在實處。深圳是干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深圳有股創新的敢闖敢幹的精神,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這個精神,深圳是上不去的。

深圳有非常寬闊的胸襟,來了就是深圳人,所以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來到深圳。那為什麼他們不到別的城市而選擇來到深圳呢?所有好的城市,都是靠張開懷抱、吸納人才而發展起來的。

對於深圳這個城市,您想說些什麼?您有哪些感想?

徐揚生:我希望這個城市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永遠走在前頭。

對於深圳未來的教育,我覺得會興旺發展。尤其是它的國際化、法制化、市場化,發展的前景會非常好。因為教育是件大事情,事關這座城市幾百年以後的狀態,包括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我非常期待有這樣一天:深圳的棟樑,乃至整個社會的棟樑能夠被培養出來。

四十歲的深圳已經名列亞洲第5大城市,要有自己的擔當,為亞洲、為全世界培養負責任的公民。同時,深圳也要有胸襟,不能光是用中國的眼光看世界,更要學會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國,這樣深圳才會更有發展前途,而我對深圳的發展同樣是非常樂觀的。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走過了6年多的歷程,當年在教育部批准建校的文件當中,就提及希望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創辦,能對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個範例,這也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使命所在。香港中大學(深圳)的對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踐行,也是深圳特區40年來改革創新的縮影。篳路藍縷,艱難創業,我們想一起聽聽徐揚生校長談談在深圳這片熱土上的辦學故事。

想採訪一下當時的辦學條件是什麼樣的,您碰到了哪些困難,並且為此做了哪些努力,請簡單跟我們分享一下。

徐揚生:大概十一二年前,我在斯坦福大學前面那個大草坪當中坐了一整天,我在想,按照深圳、按照中國這樣的發展勢頭看,50年內我們國家會不會出現像斯坦福這樣的世界名牌大學?我大概思考了一天,結論是:會。經過詳細的調研以後,我發現不僅能夠建成這樣一個大學,而且還可能建成一批這樣的世界級大學,而且我認為這些大學應該出現在南邊,應該出現在深圳這樣的地方。

最開始籌辦這所學校,早在2008年已經開始了。學校的創辦非常不容易,條件非常艱苦。我們現在辦學的地方最開始是一片荒蕪的草地,這裡最開始是八棟很小很舊的廢棄廠房,裏面很髒亂,遍地積水。走過之後,鞋褲都變得很臟,很難清洗。中午沒有午飯提供,外賣也送不到。當時雖然很艱苦,但是我還是充滿着信心的。一開始帶了幾個同事一起工作,後來又招聘了幾個同事,前後10個人都不到,我們就開始創辦這個學校,香港中文大學給予了很多的支持。

當時我們去招聘教授、招收學生,人家都是對我們大學充滿疑問:你們跟國內的哪個大學比到底怎麼樣?我就跟他們說,我們不是跟國內的大學比,我們是跟全世界最好的大學比。我們的要求就是這樣子,我們不是比今天進來的學生的水平,我是在比入學時候跟畢業時候的學生們的變化,我們比的是這個價值增量。

辦學兩年左右,我們的教學成果逐步體現出來了,所有同學和在校生家長都非常的感動,非常認同我們的教學理念。我們的教學、我們的高考錄取成績、我們的招生質量其實都不是我們自己宣傳出來的,是我們的在校學生和家長認同我們,再幫我們宣傳出來的;是在校學生以前的中學老師跟校長們認同我們,再幫我們宣傳出來的。這樣一年年地提高起來,連續5年成為廣東省內院校中錄取分數最高的大學,這個確實是非常不錯的。

在師資招聘方面,我們現在已經有300多位全世界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實行全球招聘,教授學者都是來自全球各地,所以,他們在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之前,可能還放着其他的一些世界名牌大學的錄用通知,包括加州的大學,香港的大學,新加坡的大學等等。那麼,他就要比較,要選擇去哪所大學,但最後他們都選擇到我們學校來了。為什麼選擇這裡呢?當然有深圳的原因,也有這個大學的原因,我覺得這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氛圍,因為真正好的人才到這裡來,其實不是衝著金錢來的,也不是衝著你有多麼好的校園環境來,主要是因為在這裡可以做點事情,有一個舞台在這裡可以發展。所以我們要儘力地打造這麼一個環境,讓他們能夠開心地在這裡工作、實現自己的價值。

我們知道您今年在本科生的畢業典禮上面,非常自豪地跟畢業生分享,5年之後我們這個學校校區會變得更大,學科的設置也會變得更多,在這方面您能跟我們一起暢想一下學校未來的發展嗎?

徐揚生:第一,我們會發展我們很多的研究項目,我們現在研究生已經大概有2000名左右,但還不夠。我們現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大概是4:1,以後會發展到6:5這樣的比例,研究生跟本科生人數以後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們研究生項目會發展得很快。因為這是一所研究型大學,研究型大學肯定要做好研究,把研究生項目要做好。我們的教授都是全世界一流的教授,據我所知,我們是內地唯一一所大學,創辦第一天就可以設立博士碩士學位的。我們也沒有名額限制,所以會發展得很快。

第二條,我們會發展醫學,世界一流的醫學,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我們現在正在全世界招聘醫學院院長,醫學院大樓的地以及相關資源也已經定下來了,未來三至五年我們會花很大的精力去做。因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是世界一流的醫學院,我們一方面會依託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醫學經驗,一方面也會依託我們已有的一些辦學經驗和校友的資源,所以我想應該把會把它辦好。

另外,我們也在籌辦音樂學院。深圳音樂學院被深圳市政府定為十大文化設施之一,政府希望我們能把這個學院辦起來。我們希望把它辦成有創新氛圍的,國際化的音樂學院。另外我們會有很多交叉學科,包括材料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科學等,這個我們會一步步地申請。同時我們也會考慮到深圳地區、包括龍崗地區的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們會有很多產業化的項目,一個大學不能關着門做的,得對社會做出貢獻。

徐揚生教授簡介

徐揚生教授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他早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工作多年,2013年起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任校長。

徐教授所研究的領域包括機械人和智能系統,專註於空間機械人、服務機械人、穿戴式人機界面、智慧汽車、動態穩定系統和機器學習,並在這些領域發表了六部專著和300多篇國際學術論文。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以及歐洲科學院院士。2016年11月14日,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59425號小行星1999 GJ5命名為——「徐揚生星」。

來源:讀特新聞客戶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薛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