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 | 一起守护母亲河!乌涌边上有一支亲子护河队
语音播报

乌涌是广州市黄埔区内一条重要河涌,也曾经是一条黑臭河涌,2017年以来黄埔区政府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进乌涌水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治理,乌涌已经消除了黑臭,达到“长制久清”的治理标准。在乌涌治理的过程中,活跃着这样一群普通而又可敬的人,他们义不容辞加入治河护河行动中,清理垃圾、宣传发动,成为乌涌的守护者,他们就是黄埔区联和街乌涌志愿服务队。

“治河护河,从娃娃抓起”

乌涌发源于水口水库,流经广州科学城、黄埔中心城区,穿越广州本田等多个大中型企业,最终汇入珠江。2016年底,乌涌被列入国家住建部和环保部挂牌重点督办的黑臭河涌。乌涌全长约22.66公里,其中约16公里位于黄埔区联和街辖区内,可谓是联和街的“母亲河”。2017年以来黄埔区政府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进乌涌水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治理,乌涌已经消除了黑臭,达到“长制久清”的治理标准。为了巩固乌涌治理成效,发动更多的居民参与河涌水环境保护,2018年,联和街筹备成立志愿者护河队,广州市民间河长、中大社工·联和街社工站潘惠清社工承担了这项任务。

“治河护河,从娃娃抓起”。作为一位母亲的潘惠清注意到,整治后的乌涌具有“水清、岸绿、景美”的特点,很适合开展各类亲子志愿活动。她先从娃娃入手,组织发动附近小学的30多位学生和家长,开展以保护河涌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她带领学生和家长开展河涌巡查、清理河岸垃圾;向他们讲述乌涌这条美丽的河涌的历史演变过程、地理位置特征、河岸居民生活与河涌生态的依赖关系等知识;组织孩子们用绘画、手工制作、摄影等艺术形式记录乌涌的美,并呈现给更多的人。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社区家庭参与河涌环境保护的热情。

     大手拉小手,守护母亲河

“乌涌志愿服务队成立了”。经过几个月坚持不懈的努力,志愿者们的热情高涨,参加河涌保护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联和街河长办及团工委的支持下,“乌涌志愿服务队”正式在联和街社工服务站启动了。通过前期的河涌保护宣传活动,12名志愿者骨干作为首批成员加入了刚组建的乌涌志愿服务队。河涌志愿服务队是一种比较新的志愿服务模式,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组织者和核心成员首先申请成为广州市民间河长,他们通过民间河长这个平台认真学习了河长制职责、河湖水环境保护、水质监测等相关知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积极向其他区志愿者组织和优秀团队请教。

组建“美化乌涌”亲子调查团

乌涌志愿服务队通过在网站上发布口号及LOGO的作品征集活动,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合计20多件、宣传口号50多条。最终,由天津市退休老党员提出的“联心治乌涌、牵手筑美梦”成为乌涌志愿服务队的专属口号。志愿者服务队还设计了自己的队旗、制定了《联和街乌涌志愿服务队手册》《联和街乌涌志愿服务队激励制度》等管理章程。

在联和街河长办的支持下,乌涌志愿服务队以“守护母亲河”为主题,每月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成为了乌涌边上靓丽的风景线。

     乌涌边身着红白相间马甲的联和街坊志愿者

志愿服务队开展“记忆·天鹿湖”乌涌溯源之禾雀花节文化创意活动。组织发动有摄影、策划、文案撰写、场景绘画等艺术特长的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发掘乌涌历史和文化故事,结合爱护环境的理念,创作相应的文创产品。制作了一组反映乌涌文化历史和水环境治理保护的手绘明信片,引导社区居民追忆乌涌的过往,关注乌涌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在传承和保护河涌文化的同时营造爱河护涌的社区氛围。

志愿服务队还组建了“美化乌涌”亲子调查团,组织中小学生和家长一起设计问卷、走访社区、撰写报告,从河岸安全、环保、便民设施、绿化改善、文化展现等方面对乌涌水环境治理开展调查,完成了240份联和街乌涌环境治理调查问卷,并形成调研报告上报河长办,推动越来越多的辖区居民关注和参与河涌保护。

乌涌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定期组织开展巡河护河活动。在广州科学城香山路、联华路的乌涌边经常可以见到一群身着红白相间马甲的联和街坊志愿者,他们来自周边的学校、企业和社区,有的是一家大小齐出动,有的则是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参加。他们一边巡查河涌水质,捡拾河涌边绿化带上的垃圾,清洁河涌边的宣传和公示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乌涌的水环境。

乌涌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已经开展51场河涌治理活动以及5场大型社区户外宣传体验活动,共吸引了约600名社区居民、党员、学生、企业志愿者等群体参与,服务超过3500人次。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娟 通讯员 赵雪峰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叶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