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展馆全面展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语音播报

聚焦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全面展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今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由广州市地方志馆倾力打造的“老城市新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和“湾区广州英雄城市”三大全新展区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出。有关领导出席了展区开放暨受赠邮品仪式。

记录广州城市发展历史的典藏重镇,三大全新展区深入认识和解读广州城变城美

作为广州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和记录广州城市发展历史的典藏重镇,市地方志馆这次三大全新展区的展出内容依然保持一贯的高水平,围绕广州市委焕发“老城市新活力”部署,反映了广州当前的发展历史变革,分别详细记录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有关进程的点点滴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进程的细节,以及2019-2020年广州市开展红色革命遗址大普查的最新成果,当中不少图片和文献首度公开和展示,相当珍贵,是进一步深入认识和解读广州城变城美的饕餮盛宴之地。

其中“老城市新活力”展区,是对广州焕发经济发展方面活力进程和成果的展示,分为使命•国家期许,担当•湾区核心引擎,行动•赋能新格局三个篇章,并通过造型天花展现了广州未来发展的规划示意图,通过立体图片墙展示了“一区三城十三节点”发展情况,对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有关进程和成果进行展示。这里着重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屏、互动查询屏、万花筒等展现形式,通过改造立体图片墙、图书自助查询立柜等设施,既有政策文件、制度机制的展示和解读,也展现了全市和各区重点项目的规划和推进。当中还有城市发展新旧照片的对比,让人直观感受到广州的现在与过去的日新月异,以及城市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设置的电子查询屏,可以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为展现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城市发展,预留了更多的展示空间。

在“粤港澳大湾区”展区,更新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进程,以广州都市圈的定位,展现广州充分发展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展区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为展现重点,展现“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包括视窗——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城市定位、一核一带一区、广州都市圈、“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等五个部分,还设置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影片互动查询屏、“互联互补合作共赢”图书自助查询立柜等。

在“湾区广州英雄城市”展区,分四大内容:一是以战事图和表格的形式,展示了鸦片战争以来广州的主要战事。二是精选展示了近100年来与广州相关的19位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三是展示了283处最新广州市革命旧(遗)址普查成果。四是特设抗疫纪事,反映广州抗击新冠疫情、支援湖北等大事。同时,展示了刚刚结束的、2019-2020年广州市开展红色革命遗址大普查的工作成果,让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广州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的283个重要革命遗址情况,体现广州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的发展格局。展区出入口自动门关闭时,呈现“云山珠水,花城广州”字样,高度概括了广州地理特色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字体以印章形式设计,位于视觉焦点处,相当具有冲击力。自动门开启时,两侧呈现五角星肌理纹样设计,显示“湾区广州,魅力城市”字样。

“老城市新活力”展区是对广州焕发经济发展方面活力进程和成果的展示,分为使命•国家期许,担当•湾区核心引擎,行动•赋能新格局三个篇章,并通过造型天花展现了广州未来发展的规划示意图,通过立体图片墙展示了“一区三城十三节点”发展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展区包括视窗——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城市定位、一核一带一区、广州都市圈、“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五个部分,还设置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影片互动查询屏、“互联互补合作共赢”图书自助查询立柜等。

湾区广州英雄城市展区分四大内容:一是以战事图和表格的形式,展示了鸦片战争以来广州的主要战事。二是精选展示了近100年来与广州相关的19位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三是展示了283处最新广州市革命旧(遗)址普查成果。四是特设抗疫纪事,反映广州抗击新冠疫情、支援湖北等大事。

推出三大全新展区讲述广州故事,展现广州形象

如何向世界展示全面、立体、真实的广州形象,向世界讲好“广州故事”,提高广州在全球经济发展和文化交往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地方志馆负有重要责任和影响作用。这次全新展区内容精彩丰富,真实反映出广州的发展历史变革,城市发展所取得成果。

  在今次“老城市新活力”展区,造型天花地图清晰展出的“一区”的地理位置,相当引人注目。“一区”是指“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正中心位置。当前,广州正是以人工智能激发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9月初,科技部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支持广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科技部函中表示,建设试验区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试验区建设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人工智能激发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

可以说,方志馆既是记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载体和舞台,也是展现中国梦想的现实平台。一个现代化的方志馆不仅是保存志书的场所,更是立体化展示一个地方地情的中心。这次广州市地方志馆推出的三大全新展区,不仅把地方志做活,让地方志“立起来”,更是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助力城市更新焕发新彩。

    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陈华康说,广东省方志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方志馆建设初具规模,全省在建已建方志馆53家,方志馆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探索“互联网+方志馆”模式,社会美誉度逐步提升。广州市地方志馆是全省方志馆建设的一面旗帜,它积极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全省发挥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方志出版社社长高京斋对广州市地方志和地方志馆有较高评价,他说,广州市地方志在做好“三服务”等方面有担当、有作为、有亮点,是全国地方志工作的窗口和排头兵,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全国立项、在建和建成省市县三级方志馆有605家,2017年5月正式开馆的广州市地方志新馆,是全国方志馆的示范场馆和一面旗帜。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辅以丰富的表达方式,在同类型展馆中做到了“大而全”,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参观学习的需求,是广州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体现广州良好形象的一个平台,真正实现了修志为用的宗旨,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各地同类型展馆的学习典范,代表了当前中国新型方志馆建设的方向。黄添先生选择把珍贵邮品安家在广州市地方志馆,是对广州市地方志馆的信任,也是对地方志工作者的重托。

随着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的目光也在投向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广州,近年来,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美国《华尔街日报》欧洲版以《广州:千年商都崛起国际枢纽》为题整版报道广州的传统和优势等世界传播性事件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而《财富》全球论坛、世界航线大会、《财富》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等高端国际会议相继在广州召开,也在证明多个领域方方面面的“广州经验”正在受到世界关注和认可,成为解读和剖析“中国成功”的重要案例。广州市地方志馆作为具有承载广州市的过去、展示现在,寄托未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次通过推出三大全新展区,不仅是展现城市发展历史的平台,更是讲述广州故事,向世界展示广州这座城市充满文化底蕴、拥有强大科研能力、积极创新进取的良好形象。

地方志馆成为广州文化地标,引领全国建设方向

广州市地方志馆于2017年5月正式开馆,建筑面积12629平方米,展厅面积6603平方米,位居全国方志馆前列。全馆现共有展品428件,现代书屋及各展区共展示图书1.2万册,馆藏书库藏书12万册,经图书管理系统可查询图书资料5万多册、查阅电子书2205册、数字化发布2.5亿字,图片10万余幅,展厅多媒体设备244台(套)。新馆展厅广泛采用先进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化空间为参观者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市情信息天地。展厅共有多媒体屏幕138块,其中91块具有人机交互功能。整个展厅通过32个技术方案进行数字化展示,“地情素模投影”“数字沙盘”“幻影成像”“名人知识问答”“互动踏吧”“广州话问答”“万花筒”“自助拍照”“电子签名”“360度环幕影院”“村情查询平台”等互动展项,引进3个智能讲解机器人,5台电子书借阅机,建成“24小时智慧图书室”“市民录音棚”“口述史采编室”“电子评稿室”等设施。3年多来,市地方志馆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比较有特色的广州文化地标之一。2019年境内外来访参观人次超过10万。

2019年初,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市委党史研究室合并为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市地方志馆对标市委总体工作要求,时刻关注市委中心工作,积极谋划市地方志馆宣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围绕广州焕发老城市新活力有关部署,挖掘史志资源,策划“湾区广州、魅力城市、英雄城市、活力城市、数字城市”专题展览,开设老城市新活力展区、粤港澳大湾区展区等,并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方志馆建设,齐心协力创新创造,丰富展览内容。

黄小晶介绍说,自隋、唐确立史志官修制度以来,历代都把修志修史作为官职、官责,颁布政令统一规范。《地方志工作条例》、《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里用的是“自然”,和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用“生态文明”,异曲同工。《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志书、年鉴及地方史的组织编纂、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条例。可见,地方志工作涵盖地方史工作,而地方史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历史。也就是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指示精神,地方志都涵盖了,所以,学习研究好“四史”,也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广州市地方志馆其功能定位,不仅是广州市情展示中心、文献中心、编纂中心和影音中心,也是广州市情教育中心、服务中心。依托地方志新馆,打造了服务社会各界的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市政府系统公务员培训教学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科普基地、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市情青少年教育基地、市直属机关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基地、市文艺志愿者活动基地、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等9个地情教育基地,建设了全国首个图书馆地方志分馆和首个全天候自动借阅的地方志智慧图书馆,全面提升地方志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广州地方志馆服务阵地体系基本贯通,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广州市地方志馆体系雏形初现。二是区级地方志馆及村情(村史)馆建设有了新进展。三是村情(村史)馆建设有了新进展。1995年建成的广州市地方志馆是全国最早由政府投资立项建设的第一家方志馆。2016年10月新馆建成,2017年5月开馆,是全国方志馆示范场馆。2019年接待参观10万多人次。现创建了18个合作教育基地,在广州地区高校设7个市分馆;指导已建设村情(村史)馆10个,在建15个,方志驿站88个。2018年以来,在中指办方志馆建设有关通知指引下,在《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推动下,广州市下辖11个区方志馆已建成开放2个,正在布展2个,主体楼已完工2个。其中,总面积较大的分别为2000平方米、1625平方米、1329平方米。各区村情(村史)馆建筑面积较大的分别有700多平方米、663平方米。

  馆内现已形成了比较立体的广州历史文化脉络展览体系,具有比较充实的展品。很多展品或展项,像广州骨雕、广州彩瓷、宫灯等等,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此外,建设全国首批6所高校地方志分馆及27个基层方志驿站,首创名人+地方志模式,制作“广州从千年商都到国际枢纽”杨澜访谈录等等工作,在全省、全国都具有开创引领作用和推广价值。同时,市地方志馆拥有2000多册数字化图书、数百个红色文化及地情文化视频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拥有广州市情网站、广州市情微信公众号、读史读志平台等新媒体立体宣传矩阵,市地方志馆也力于深入挖掘,开发更多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数字化“微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种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

按照2019年《广州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广州实施六大工程,其中2项工程也是史志部门的主要职责。广州地方志将继续发动全社会各层面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全面整合党史、地方志两大业务版块,紧紧扭住“三定”方案第二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的具体实践研究”的职责要求,加快实施《广州史志工作规划》,开展迎接建党100周年相关工作。

当前,市地方志馆发挥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桥梁作用,采取数字化资源线上发布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模式,举办主题开放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等各种活动,吸引社会公众更深入认识、了解广州历史文化。

据介绍,广州市地方志馆其功能定位,不仅是广州市情展示中心、文献中心、编纂中心和影音中心,也是广州市情教育中心、服务中心。依托地方志新馆,打造了服务社会各界的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市政府系统公务员培训教学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科普基地、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市情青少年教育基地、市直属机关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基地、市文艺志愿者活动基地、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等9个地情教育基地,建设了全国首个图书馆地方志分馆和首个全天候自动借阅的地方志智慧图书馆,全面提升地方志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目前馆内形成了比较立体的广州历史文化脉络展览体系,具有比较充实的展品。很多展品或展项,像广州骨雕、广州彩瓷、宫灯等等,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此外,建设全国首批6所高校地方志分馆及27个基层方志驿站,首创名人+地方志模式,制作“广州从千年商都到国际枢纽”杨澜访谈录等等工作,在全省、全国都具有开创引领作用和推广价值。同时,市地方志馆拥有2000多册数字化图书、数百个红色文化及地情文化视频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拥有广州市情网站、广州市情微信公众号、读史读志平台等新媒体立体宣传矩阵,市地方志馆也力于深入挖掘,开发更多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数字化“微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种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

   今天市地方志馆同步举行市情开放日活动,就是其特色市情服务。这是市地方志馆自2014年11月以来的第38次市情开放日活动。多年来,市地方志馆推出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邀请了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对公众免费授课,有科普实验演示、美术粘土制作教学、3D打印、制作机器人现场教学等,向市民群众演示岭南古琴演奏、太极拳和广州刺绣、广州彩瓷制作等等,充分展现了广州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市地方志馆也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展了《“非遗”等你评!谁最能代表广州?》粉丝互动活动,以动漫图文的形式介绍了广州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动网友评论讲述自己与广州“非遗”的故事。

下一步,市地方志馆还有很多广州历史文化的宣教活动,例如有对黄添捐赠邮票开展的普及宣传和宣讲活动,还有“建党百年红色广州”2020-2021百场宣讲活动,筹办志书成果出版发布会及“广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暨广州帮扶成果展”,筹办“广州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历程探索研究暨史志理论研讨会”,市地方志馆的微信公众号也将继续开展红色文化线上互动推广活动欢迎大家关注和支持!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全杰、高鹤涛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高鹤涛、全杰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