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市荔湾区,指出“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建设广州非遗街区、打造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景区、传播西关文化底蕴,是荔湾区一直以来探索文旅融合的重点。作为代表非遗文化输出的“三雕一彩一绣”,正是利用老城区的文化土壤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引导非遗走向市场,大力发展非遗文创,变政府“输血”为自我“造血”,让老城提升活力、焕发生机。
中国常用“绣花功夫,工匠精神”一说来比喻技艺精湛,足以突显“刺绣”这一传统手工艺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四大名绣湘绣、蜀绣、苏绣和粤绣闻名中外,其中粤绣分为广绣与潮州刺绣,广绣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它针法多变、题材广泛、色彩丰富,因此自成一家。
广绣是珠三角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其制作工具有绣线、绣针、花架、丝绸底料、搭手竹等,刺绣技法主要有“钉、垫、拼、缀、铺”五种,其针法技术注重绣品的艺术效果,讲求“功”为“艺”用。据统计,广绣的针法主要有7大类30余种,包括直扭针、捆咬针、续插针等,针法多变,针步均匀,能巧妙地运用针法丝理表现物像的肌理。
广绣题材以人物绣与花鸟绣等最为特色,大多采用岭南画派画家的画作,以荔枝、红棉、花鸟等岭南特色浓厚的图案为主,又吸收了西洋画线条、明暗变化的画法,作品看起来极富立体感和观赏性,又善于把寓意吉祥和美好的愿望融入其中,表达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具有极高的文化审美价值。
据史料记载,广绣最早可上溯至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历史上广州丝织业行业会馆锦纶会馆位于荔湾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现拥有代表性传承人5人,其中包含了广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少芳、广东省级传承人谭展鹏、广州市级传承人李敏和王新元、荔湾区级传承人黄敏健,以及广绣从业者数十人。
广绣之所以具有极高的技艺价值及文化审美价值,主要是因为其在传承传统刺绣工艺手法特征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地域工艺特征,并且不断发展进步。陈少芳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陈氏广绣”奠基人。
1962年,陈少芳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在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任广绣设计,在吸取传统广绣优秀技艺的基础上,给传统广绣技艺加入了众多现代绘画艺术元素,形成了现代广绣艺术的新风格和自成一格的刺绣演绎方法。从事广绣足足58年以来,长期在生产一线实践中,陈少芳练就成集创作设计、刺绣、教学和理论研究于一身的广绣技艺,引领广绣技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曾荣获“当代岭南文化名人”、第一届世界民间艺术最高奖“金马奖”终身荣誉称号,代表作有《牧羊姑娘》《我爱小鸡群》《岭南锦绣》等。
为了将广绣传承下去,陈少芳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培育出了儿子谭展鹏为广东省级传承人,小儿媳李敏为广州市级传承人,大儿媳黄敏健为荔湾区级传承人,可谓是传播深远。
陈少芳、谭展鹏、黄敏健三人共同创作作品
陈少芳1982年设计刺绣的代表性作品《晨曦》
作为国家级大师的儿子,谭展鹏自小就学习美术,奠定了很强的艺术功底。从事广绣39年以来,谭展鹏潜心研究广绣创作,尤其注重设计一环,专注于将现代美术理论和时尚潮流融入广绣的传统工艺中,业内评论其作品有以画入绣的技艺特点。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及“广东省十佳优秀设计师”称号,并被聘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委员。无独有偶,在这个广绣气氛浓厚的家庭中,谭展鹏的妻子黄敏健也很早就从事广绣创作,至今已经35年有余。
2011年,为了更好地创作、传承广绣文化,谭展鹏、黄敏健二人成立广州市某工艺品有限公司,全面开展广绣创作、传播工作。
谭展鹏广绣作品《花舞娉婷》
黄敏健在鹏喜公司为市非遗中心学员示范广绣技艺
自20世纪80年代,李敏就带着一腔热血,拜陈少芳为师傅,专心从事刺绣创作,近30多年,一直致力于广绣的推广、宣传、教学等工作,成为广绣广州市级非遗传承人。从2008年在广州市非遗中心开始第一期广绣培训班,现于广州市文昌路小学及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任教非遗走进校园及非遗公益班课程,其主要作品《共鸣》《红棉璀璨》《荷花》等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大奖。
广绣市级传承人李敏
李敏正在教授广绣技艺
广绣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元,从事刺绣工作25年,其广绣技艺特点为以当代审美创新针法、针法细腻艺术感强、善于多种题材创作、作品颜色过渡自然丰富,有《一生平安》《吉祥如意》《翡翠玉瓶》等。在创作之余,王新元致力于将广绣课程带入校园,曾多次在荔湾区的小学开展广绣公益体验课,指导年轻学子认识、爱上广绣文化。
王新元作品《国色芳华》
王新元工作照
王新元在金兰苑小学教学
王新元代表粤绣参加新西兰奥克兰文化交流活动
自古以来,广绣之所以具有极高的技艺价值及文化审美价值,主要是因为其在传承传统刺绣工艺手法特征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地域工艺特征,并且不断发展进步。相信在一代又一代广绣非遗传承人的引领下,荔湾这篇厚土上,得以孕育出更多广绣的热爱者。
【记者 早茶】
【编辑 橙子鱼】
通讯员 谢德明、赵明
图片:信息来源广州市荔湾区非遗保护中心、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