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活的艺术!广州这座古园珍藏360幅灰塑作品
语音播报

有着150多年历史的余荫山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灰塑是构成这座古园之美不可缺少的装饰。

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位于番禺南村镇的古园余荫山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犹如一座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深藏众多建筑装饰技艺,灰塑就是其中一种。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认识了解灰塑,广州市灰塑非遗传承人崔镜兴在余荫山房内开设工作室,并开展灰塑研学游体验课,讲述灰塑的“前世今生”,并揭秘灰塑的“神秘”制作流程,开启一趟特别的非遗之旅。

 

一座古园藏360幅灰塑作品

番禺地区灰塑历史悠久,作品分布在民田区的祠堂、庙宇和民居庭院建筑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等处。据余荫山房工作人员介绍,番禺水网交织、河产富足,蚝壳遍地,俯拾皆是,人们将蚝壳煅烧出蚝壳灰,制成灰塑。这种材料非常适合番禺炎热而潮湿的气候,耐酸、耐碱、耐温,因而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灰塑,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灰暗平淡,但实际上它却是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承载了岭南人几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灰塑远近均可观赏,色彩搭配喜用红、黄、绿三原色,光彩夺目,在青砖墙的基调里特别明显,赋予了古建筑一种神秘的色彩。

在余荫山房,灰塑可谓琳琅满目,脊饰、照壁、门墙楣、楹联、花盒、花基、落水管道,随处可见。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文物区内可辨有主题的灰塑就约有360幅,堪称一本活着的番禺灰塑“百科全书”。在深柳堂西侧巷内,有一幅灰塑作品《山行图》,配有灰塑对联和额题。余荫山房工作人员介绍,这幅灰塑作品反映了原主人身在闹市,不能亲临山林之水又心怀林泉之志和对闲情舒适的向往。

 余荫山房的灰塑作品不但数量多,而且题材、内容丰富,寓意深远,令人百看不厌。据介绍,余荫山房灰塑题材大致可分为八大类:故事题材、祥禽瑞兽题材、花卉果木题材、博古藏品、吉祥文字、纹样图案、风景题材。如园内多幅大型照壁如《岭南春色》《山水》均采用山、河等较为宏观的元素,在花基上还可看到莲花山旅游区的莲花塔、古采石场。

古园内专设灰塑工作室

穿梭于园内,你会发现有一个墙上挂满灰塑作品的地方,这里便是余荫山房的灰塑工作室。据了解,这些是广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灰塑)代表性传承人崔镜兴的灰塑作品。余荫山房工作人员介绍,余荫山房灰塑能够历经百年沧桑而葆有神采,离不开崔镜兴这位番禺灰塑的老工匠。从1982年余荫山房开始修缮起,崔镜兴就在余荫山房参与维修保养工作。38年来他持之以恒地承担着余荫山房灰塑的维护保养工作,是余荫山房灰塑的“守护人”。

在余荫山房灰塑工作室里,游客可以欣赏《岭南古邑 粤韵番禺》《喜上眉梢》《水乡荔影》《灵狮送福》《戏蟾图》《报春图》《岭南水乡》《童趣棋乐》等多幅灰塑作品,充分感受灰塑文化。

现场制作灰塑作品,体验灰塑文化

来到余荫山房,游客不但可以欣赏岭南建筑上的灰塑装饰以及各式各样的灰塑作品,还可以通过参加灰塑体验课加深对灰塑文化的了解。

“得知余荫山房开设了亲子灰塑体验课,暑假我就和孩子一起报名参加了。孩子觉得很好玩,同时也从中了解了灰塑文化。”家住大龙街的李女士表示,她经常带孩子出外游玩,希望孩子在游玩中接触不同事物,开拓视野,了解更多文化。

 

记者了解到,今年暑假,余荫山房举办了多场灰塑体验课,崔镜兴为参加体验课的亲子家庭讲述灰塑的“前世今生”,并揭秘灰塑的“神秘”制作流程。参加活动的亲子家庭还亲身体验了灰塑的制作过程。余荫山房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接下来还会根据报名情况,继续开设灰塑体验课,为游客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灰塑文化的平台。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肖桂来 通讯员 陈 晓 周晓婷 付玲艳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李波 肖桂来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肖桂来 李波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