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农历七月是吃瓜的好时节
很多朋友上班繁忙
没办法经常煲汤
希望我们多介绍一些快手汤
那用瓜菜做滚汤就是不错的选择
营养又滋润
不到半小时就可以喝到新鲜靓汤啦!
清热消暑一起“吃瓜”▼▼▼
白丝瓜虾皮汤 主要功效:清热凉血推荐人群:一般人群 材料: 白丝瓜2个、虾皮10g(2-3人量) 制作方法: 虾皮浸泡;丝瓜削皮斜切成块备用;锅中放入少许油,放入姜翻炒至香味,放入白丝瓜后加入少许食盐不断翻炒至出汁,加入500ml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加入虾皮及盐、少量味精后即可。 有煮意:
丝瓜大家都爱吃,它凉而不过、清而不伤正,虽然属于凉性食物但不伤脾胃,平时脾胃虚寒人群只要汤中放上点姜丝也能安心享用。丝瓜清甜可口,质感嫩滑,但有时候吃起来会种泥腥味,导致非常影响食欲,需要仔细加工,对于“怕麻烦星人”来说就比较浪费时间了。
首先推荐一款小编最近的“挚爱”——白丝瓜给大家。不要误会,这并不是转基因食品,是菜农们经过多年系统选育培养出来的地方品种。和普通丝瓜比起来,瓜汁更多,瓜肉更嫩,最重要是还不腥,用来煲汤水不用放多了,小火慢慢煲自然煲出一碗浓郁的“够味”丝瓜汤,再加上虾皮和少许盐调味,清甜翻倍,晚上能连喝几大碗!
丝瓜豆腐蛤蜊汤
主要功效:清热、润燥、软坚。 推荐人群:夏季汤水。 材料: 有棱丝瓜2根、嫩豆腐1块、蛤蜊250g、瑶柱2粒、姜及胡椒粉适量(2-3人量)。 制作方法:丝瓜削去表面棱条及部分老皮,洗净后切大块。嫩豆腐浸泡切小块。蛤蜊买回,清洗表面泥垢,在水中养半天并换2-3次清水。锅内加水及瑶柱,加姜及油适量,水沸后依次加豆腐、蛤蜊、丝瓜,武火滚煮至熟,加适量食盐调味,根据喜好撒上胡椒粉,喝汤吃渣。
有煮意: 夏天是“吃瓜”的日子,一来瓜菜比叶菜应季,二来瓜菜的水分更多些。鲜甜水嫩的丝瓜就是其中一种,其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口干口臭、牙龈肿胀、便秘等多吃丝瓜有一定疗效。汤中有植物蛋白及动物蛋白两大蛋白质来源,其中优质植物蛋白来源于嫩豆腐,即用石膏点化的南豆腐,其性凉,清心泻热,用于替换部分红肉有助于改善高胆固醇血症及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死亡风险。而动物蛋白取自贝壳类蛤蜊及瑶柱,贝类与瑶柱属于含锌丰富的食材,能刺激改善食欲,对夏季纳差者是个不错的选择。蛤蜊咸寒,能润燥止渴、软坚消肿,与丝瓜、豆腐一同加强清利的功效。但蛤蜊为高嘌呤及富碘食物,故高尿酸血症、痛风,及甲亢等需限碘饮食者宜避免。本汤中材料均偏寒凉,汤内虽已加入性温的姜及胡椒,但虚寒者慎用。 白露消食化痰好选择 ▼▼▼雪羹汤
主要功效:清热生津、消食化痰 推荐理由:夏日口干舌燥、消化不良、大便难解人群 材料: 新鲜荸荠15g、海蜇30g(1人量) 制作方法: 荸荠去皮(保留黄色部分)后稍洗净备用;海蜇温水泡发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500ml,大火烧开后转小火30分钟,加入荸荠继续煮15分钟即可,喝汤吃渣。 有煮意:雪羹汤出自王晋三《绛雪园古方选注》,临床中发现其治疗脾胃湿热、便秘、小儿积滞效果都不错,能消食化痰不伤正。方中的荸荠就是马蹄,其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生津止渴、消积化痰的作用,是我们秋天润燥生津的重要食材,但其实夏天吃吃荸荠也很不错。高温季节,暑气逼人,多吃些荸荠有清热养阴的作用。荸荠皮和荸荠肉之间有时候会有一些黄色的东西,很多人觉得是没清理干净,但其实这是一种常被人忽略的重要成分——荸荠英。现代医学发现荸荠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而夏天是细菌繁衍的季节,多吃些荸荠英有一定程度上防治胃肠道感染的作用。但荸荠英不耐高温,因此记得不能久煮。另外,脾胃虚寒人群不适合时常饮用此汤,可能会出现腹泻。
海底椰双雪煲排骨汤
主要功效:润肺止咳、除热降燥 推荐人群:秋季因天气干燥而出现咳嗽、痰多的人群以及有秋燥表现,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的人群。 材料: 海底椰30g、雪耳1朵、雪梨1个、枸杞5g、排骨300g、生姜适量(3-4人量)。 烹调方法: 排骨切小块汆水去掉血污,雪耳洗净先用清水泡发半小时,然后切成小朵状,雪梨洗净去核切成块状,在瓦煲中加入清水2000ml,放入排骨、海底椰、姜片,武火煲开后改文火继续煲半小时,接着将雪耳、雪梨、枸杞放入继续文火煲半小时,最后调入适量食盐即可食用。 有煮意: 广东的秋天比较燥,此时很需要一些清润的汤水来调养一下。海底椰果肉细白,味道清香,是广大汤粉很喜欢的煲汤料,具有滋阴润肺、清热防燥、止咳化痰的作用。海底椰并非生于海底,而是棕榈科植物,又多生长在海边居多,而得名叫海底椰。雪梨、雪耳在秋季食用频率最高,两者煲汤不但清甜,而且确实有比较好的滋润作用,一家老少皆可食用。 由于此汤水含有一定的嘌呤,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可不放排骨或者放少量排骨调味即可。推荐:广州日报·食在广东&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赵冬芹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赵冬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