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支持加码!广州公益微创投项目助力社区慈善
语音播报

在广州,上千个社区正兴起一些小而美的尝试,解决休戚相关的社区公共难题。在江海街,江海英在社工站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海伦环保公益团队,走街串巷宣传如何保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华林街的骆智玲和一群伙伴在200平方米的天台菜园里翻土、撒种、浇水、施肥……将近两年时间收获了630斤蔬菜,平均每天派送给一户社区的长者或者残疾人。而在北京街,经营一家商铺的Lee联动另外两家爱心商铺通过互动和赠送物资,给社区困境儿童家庭送温暖……

如今,社区社会组织正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各方都在通过不同方式撬动社区活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活力被撬动

在将近两年时间里,退休的骆智玲和一众伙伴平均每天将收获的一斤蔬菜派送给社区的一名长者或者残疾人。她说:“种菜之前,自己和一群街坊每周到社工站给困难群体煲汤喝,后来变成种菜,依旧是把菜送给困难长者和残障朋友,觉得很有意义。”

而北京路粤海仰忠汇的Hestia希斯缇雅烘焙屋、ArbreSkin尔蓓美肌、乌托邦魔术三家爱心商家承办起一场慈善活动,为20个来自北京街的困境家庭准备了魔术表演、曲奇DIY等爱心节目。同时,辖内还有120个儿童家庭也收到一份独特的爱心礼物。这些商家都是第一次投身社区帮扶行动。作为发起者,Lee很是触动。“现场有一户家庭,就是因为这场活动,圆了整个家庭一同进入大商场过儿童节的小心愿,这位母亲说到感谢时,大家都很感动。”她说,“其实一场简单的慈善活动,不论钱多与少,有心就能做到,”她说,“后来我在朋友圈发了照片,许多朋友留言,今后有类似的活动都想参与进来。”

凭借对公益慈善的热情和志愿奉献精神,温暖行动着力解决街坊邻居的难点痛点,通过最直接和最有效果的方式,给社区带来一丝丝实实在在的温暖。

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自组织或社区社会组织有着解决社区痛点的巨大“潜力”。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在街道、社区居委以及社工站的培育下,不少社区形成了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自组织或社区社会组织,参与者扎根社区、了解社区需求,而且有一腔热情,让社区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局面。

然而,培育并非意味着永远的“陪伴”和“支持”。有社区工作者告诉记者,当社工站、街道从中退出来,自组织或社区社会组织往往面临着专业性不够和资金不足的瓶颈,本来探索社区痛点的解决新思路,由此陷入停滞不前的处境。

当社区的活力被撬动起来,管理、项目、财务的专业化和独立性需求也在涌现。

公益微创投助力

值得关注的是,更多社会资源正下沉社区。

近日,在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由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创善•微创投”广州市社区公益微创投项目正式开启。今年首次以社区微创投项目进行项目招募,给予社区公益项目资助。

本次活动的资助对象包括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及有开展社区服务的公益慈善组织。与大部分的资助项目不一样,本次微创投的资助对象可以是未独立注册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只需要其在镇(街)、村(居)备案即可

本次微创投活动主要以资金支持为主,为入围的项目提供1-2万元的小额资金支持。同时,为促进社区慈善项目运作能力的提升,本次活动将为有需要的项目提供督导支持以及围绕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培训。

据悉,本次微创投主要针对两类社区项目进行招募,一是重点人群兜底保障类项目,二是社区发展及问题解决类项目。为推动创投主体的资源整合能力,本次活动还将搭建社区公益微创投资源对接平台,依托社区慈善基金、“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等为创投主体实施项目提供资源支持。

广州市慈善会副秘书长熊静茹表示,“这次活动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慈善资源,也引导他们做得更多做得更好。考虑到部分未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可能存在专业能力弱、运作不规范等情况,我们除了给予资金支持外,还为他们提供督导支持和培训,帮他们做能力建设。同时我们也会希望推动项目持续发展,本次被获评为优秀的项目,将自动具备明年的项目实施资格。”

扫码“创善•微创投”活动

获取项目申报表

▼▼▼

慈善成为社区治理新驱动

实际上,广州社会多方一直通过各类支持方式,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无论是专门针对社区自组织/社会组织的培育计划,还是各社会服务机构发起的微创投项目,或是社工站及街道培育的志愿服务团队,其实都在挖掘社区的积极资源,通过街坊掀起“人人慈善为人人”的热潮,但如何在一个周期过去后依旧可持续,一直是个挑战。

一方面是资金,另一方面是团队、项目管理。近年来,广州市慈善会持续将慈善资源扎根社区的土壤,助力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起,市慈善会联合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推动全市慈善捐赠站点设立社区慈善基金,旨在以小资金撬动大服务,用小投入激活大活力。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有社区慈善基金62个,其中,在广州市慈善会设立的有32个,并筹集善款逾37万元,划拨金额约31.4万元,资金主要用于耆乐安居及圆梦计划,扶困安居危房改造等项目;同时,发起“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联合广州市201个社区慈善捐赠站、各领域公益机构等,已实现3231户困难家庭的“微心愿”,受惠群众约7124人。

广州市慈善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慈善的意义已超越了慈善本身,它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慈善为民”为目标,以“慈善空间”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慈善帮困扶弱、盘活资源、激发潜能的作用,日渐渗透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成为社区治理的有力驱动,助推广州市创建“慈善之城”理念深入人心。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苏赞 通讯员 廖培金
图: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陈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