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 | “小楼”有颜有内涵,文明再上新台阶
语音播报


今年以来,增城区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落实“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落实。近日,记者走访了增城区小楼村新街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地,实地感受增城区文明创建工作。

增城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落实区领导挂点工作制度,开展区纪委监委与区创建办联合督导巡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集中开展农贸市场及周边管理等11项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文明城市宣传精准宣传发动,积极参与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为广州市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整治市场环境

小楼新街市获“诚信文明市场”荣誉

记者走访当天,尽管早上下过小雨,但小楼新街市内仍然保持干净整洁。走进市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摊位和规范停放的车辆,市场出入口处张贴创文公益广告,每个档口张贴着营业执照和价目表,让前来买菜的市民更加放心。

“现在市场卫生环境越来越好,其他村子的村民也会过来这边买菜。”一名猪肉档口的商户赖军威告诉记者,以前的市场污水横流,由于顶部铁棚隔热性太差,一到夏天猪肉都很容易发臭,随着近几年升级改造之后,市场环境得到明显的改观。

2014年,增城区投入约900万元对小楼村农贸市场实施原址重建,并更名为“小楼新街市”,实施市场升级改造后的小楼新街市分为鲜肉、蔬菜、水产等多个功能区,同时在外围划出多个摊位供商户使用。为了规范部分流动商户,新街市还在入口处设置了“临时摆卖点”,村民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到这里摆摊售卖。

为了维护新街市的卫生环境,增城区市场监管局对市场加强了驻场管理,并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巡查督导,对市场内车辆乱停放、乱摆卖、乱堆放杂物等进行整治,截至目前,小楼新街市共出动约100人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据小楼村委书记何水超说,村子近几年加强美丽乡村建设,除了小楼新街市以外,还对仙湖社、大楼社进行环境整治,通过建设人行道、小公园等基础设施完善村庄基础配套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并对村道进行硬底化处理、修缮增设排水沟及周边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换来了荣誉,2019年小楼村被选广州市美丽乡村创建点,同年,小楼新街市也被评为“2017-2018年度广州市文明诚信市场”。

小楼新街市的环境管理,是增城区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的缩影。增城区市场监管局市场主体监督管理科科长黄荣华介绍,今年1月27日起,增城区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强化“驻场+巡查+督导”,对全区36个有照在册农贸市场实行驻场管理,每周周三,由增城区市场监管局牵头的集贸市场及周边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巡查督办组会组织全体成员单位对全区农贸市场开展联合督导工作,各责任单位各自开展独立巡查,每周至少开展一次。

除此之外,小楼镇组织城管执法中队、社区工作人员,小楼新街市工作人员展开了市场周边及背街小巷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门前三包”执法工作,加大对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商户的处罚力度,严查早晚高峰时段无照经营、占道经营行为,加大规范疏导力度,确保整治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对市场周边和背街小巷存在汽车、电动车、自行车、三轮车等乱停乱放,疏导点没有标识,地面划线需进一步完善等现象,一一进行整改。

强化文明城市宣传

区政务服务中心营造文明服务氛围

行驶在荔湖街景观大道,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外立面悬挂的巨幅公益宣传海报十分亮眼,其中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也有“讲文明 树新风”“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等文明宣传海报。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师兴娟告诉记者,中心利用各类宣传媒介营造规范有序的文明服务氛围,同时细化人性化服务,进一步满足办事群众的需求。

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址于2019年10月17日正式启用,目前共进驻37个单位1504个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中心218个服务窗口全设在一楼,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首楼层、便捷化、舒适性”的“政务服务主题步行街”,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

作为广州市建筑面积最大、进驻服务事项最多的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的文明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在大厅的A、B两区,各服务专厅内的墙、柱身、宣传栏、公告栏等显著位置平整规范张贴各类公益宣传海报,走进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高频宣传创文宣传视频,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各类文明宣传标语,在群众排队区域还设置了“一米等候”区域。

除此之外,中心还配备和完善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通道、应急医药箱、便民饮水机、爱心轮椅、老花眼睛等等便民服务设施,开通特殊群体“绿色通道”服务,主动为“老弱病残”、退役军人等特殊人群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于细微之处体现政务服务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最大程度地利企便民。

“让每个到来的市民都能感受到文明创建的氛围。”师兴娟说,希望通过让窗口服务者和办事群众真正明白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标准、要求,以及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形成全民参与创建的局面。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张晓宜、李大林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高鹤涛、张晓宜、李大林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高鹤涛、张晓宜、李大林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