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风物”,便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光景物、风情物产、风俗习惯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符号,或从中追溯历史本源,或连接记忆情感。
微社区e家通从化太平镇现推出“太平风物志”栏目,和大家一起走访这片地处北回归线上的岭南热土,打卡积攒几代人记忆的古老建筑,搜寻回味无穷的舌尖风味,体验独具岭南韵味的民俗文化。同时,也欢迎大家留言说出你所发现和了解的“太平风物”。
太平镇三百洞村位于太平镇北部,神岗墟以东4公里处,四面环山,环境优美,下辖6个经济社,现有农户260户,全村总人口约1172人。村民大多是客家人,祖辈约400年前从广东梅州迁徙而来,村中民风淳朴。
为何叫做“三百洞”?村里是真的有三百个洞口吗?村名背后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来到神岗,村民全部跑到三百洞山上躲藏起来。当日军进村后,见山势险要,山峰连绵重叠,便问神岗村民共有多少个山洞和有多少人在洞内。村民夸大说山上有二三百个洞,每洞住有三十户人家,日军听后很害怕便掉头就走。后来村民觉得此地是个风水福地,救了很多人性命,便叫做三百洞村。
畅销乌榄,浑身是宝
谈及三百洞,绕不过的话题还有村里上千棵百年乌榄树。村里乌榄树的树龄大多在两三百年以上,树冠宽大,树干茁壮,大多种植在山地上或村路两旁。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是乌榄的成熟期,果实由青变紫,最后变得油亮发黑。每年这时,村民们就会在乌榄树底下铺上几张纱网,拿着三四米的长竿爬上树干打落乌榄。
▲枝繁叶茂的乌榄树。
▲7月的乌榄还是青绿色。
▲村民用长竿打乌榄。(受访者供图)
与荔枝不同,乌榄并没有大小年结果现象,年均产量比较稳定。据三百洞村党支部书记李桂深介绍,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种了乌榄,全村的乌榄年均产量在50万斤左右,产量多的时候,有的村民每年可以靠销售乌榄增收一二十万元。
三百洞村是太平镇少有的种植乌榄的村,结出的乌榄果皮薄肉厚、味道芳香,因此非常畅销。每年中秋节过后,都会有大量经销商来村里收购,再销往增城进行深加工。
▲成熟后的乌榄呈深紫色或黑色。(受访者供图)
两三厘米长的乌榄果由外到内,从果肉到榄核、榄仁,浑身都是“宝”。乌榄的果肉可生食,有特别的榄香味,也可晾晒腌制成“榄角”,成为老广人餐桌上必不可缺的配角。榄角的吃法非常广泛,在潮汕一带,吃早餐时人们都爱用腌好的榄角配白粥。榄角还可以捣碎做成榄角酱用做调料,是蒸鱼、炒饭、炒五花肉的“点睛之笔”。
2008年,“广州榄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榄雕便是取材于乌榄的榄核。榄雕是广东省的一种民间雕刻技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工精艺高,玲珑轻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敲开榄核,里面的榄仁是五仁月饼的果仁之一,也是制作名贵菜肴、高档西饼的绝佳原材料。
森林多 空气好 环境美
除了乌榄,村里还种有荔枝、龙眼、黄皮、红柿等多种果树,其中要数荔枝最受人喜爱。三百洞的荔枝带有淡淡的果香,果肉清甜爽口,并且水分充足。每年荔枝成熟季,来村里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络绎不绝。小小荔枝能有如此独特的风味,俘获成群食客的味蕾,主要得益于三百洞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7月,三百洞村里的黄皮、龙眼、荔枝树结实累累。
三百洞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仅121亩,林地面积却超过了1万亩。全村被七八座大大小小的山地包围,森林覆盖面积在90%以上,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2008年9月,位于鸡丛围山腰上的三百洞森林度假村水库中出现了十分罕见的“水中熊猫”——桃花水母,当时多家媒体纷纷实地采访报道了这一奇迹。李桂深介绍,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和水体质量要求极高,水库里出现桃花水母说明当时的水库周边生态环境十分好。
▼ 航拍鸡丛围 ▼
海拔超过600米的鸡丛围山负离子浓度极高,含量达18.6万个/立方厘米,山泉水常年清澈如镜。在山顶,大半个从化的美景一览无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眺九曲蜿蜒的流溪河与穿城而过的地铁14号线,抬头望变幻莫测的白云与蓝天,整片的翠绿尽收眼底。
▲位于鸡丛围山顶的从化广播电视台三百洞发射台。
▲三百洞村鸡丛围山顶风光。
【图文记者 太平小e】
【编辑 李俊杰】
图片/视频:吴彬(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