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巴山深处,“支教女孩”李莎的故乡往事
语音播报

导语:

从四川巴中市驱车1小时至平昌县,再开37公里的盘山公路,颠簸晕车,几次想吐的记者终于到达李莎的家乡邱家镇。一路所见,除了山、还是山,云彩披在山坡上,深谷间溪水流淌,车子偶尔会经过不大的市镇,但大部分时间在深山茂林间穿梭。


邱家镇的三岔路口,坐落着一家新装潢的凯悦宾馆,李莎父亲李明凯做宾馆生意,一家人也住在里面。这是前年李明凯深圳创业回来后,拆掉原来的老房子建的,“你看,我们的生活才刚有起色,但女儿就出事了,又碰上疫情,生意一直没好好做。”

李莎出事后,李明凯收集遗物,无意间发现了女儿手写的人生规划——“16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17~22岁,考研;24岁,我们结婚吧;28岁,做一档综艺节目;32岁,孝敬父母,一起旅游,吃遍中国美食……50岁,做慈善;64岁,终老,捐献器官。”


“我亲爱的女儿,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得如此短暂啊!”李明凯一度情难自已,但看到女儿崇高的人生理想又让他由衷感慨。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到大家学习和敬仰的支教英雄,李莎的家乡人向记者讲述了李莎不平凡的成长故事。

谈到李莎,王翔冬几乎全程抽泣着接受记者的采访。他是李莎二姑的长子,比李莎年长3岁,毕业于厦门大学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间担任过院学生会的副主席。对妹妹,王翔冬倾力相授,而几乎所有重要的决定,李莎也都会与王翔冬商量。

   并不特别聪明,却异常勤奋

王翔冬读小学时,爸爸出去打工,他和目前暂住在李莎家,“那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但说实话,我表妹不算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就是非常勤奋,那时我就能感到,她一直把我作为榜样。我辅导她写作业,把不会的题给她讲,她非常好学,因此从小我们就很好,再后来,我回达州读书,她一直留在平昌县。”

中考后,李莎到达州高级中学读书,时常去二姑家,兄妹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她高中时第一次来我们家时,我和她详聊了很久,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不要因为父母的希望而努力,而要知道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真的觉得,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所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并有可能去改变别人的命运。”

李莎二姑李明慧

“我觉得这句话,李莎是听进去了。”王翔冬说,他平时很关心表妹的学习情况,“她有时会跟我讲自己压力比较大,以前在镇上读书,学习成绩很好,但到达州之后,就觉得很多人的成绩都比她好。她进高中只是中等水平,我对她说,你不用跟别人比,你只要相信你自己就行。后来,听说她考了达州市通川区的文科第一名,我非常高兴,她还问了我一些选学校和选专业的问题。我毕竟是过来人,给了她很多建议。”

王翔冬一直鼓励李莎早点入党,她16岁就进大学了,虽然大一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入:“尽管如此,我还是一直鼓励她向党组织靠拢,只是她还没来得及,就发生意外了。”

“她现在已经比我优秀了,比我优秀很多了。我本来希望能成为她人生的引路人,鼓励她成为一个优秀的、对国家、社会很有帮助的人。我有时候会和她讨论,未来是做主持人还是去当记者,会不会在电视上见到她,但是……但是……”王翔冬泣不成声了。

李莎的刻苦认真,给很多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小学班主任刘辉鹏告诉记者,:“在我的印象中,她很懂事,学习非常优秀、字写得相当工整。”

初中班主任苏小平则说:“李莎在初中时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前五,她不算特别优秀,但确实是好成绩,她最擅长的是文科,数学不是特别好,但英语、语文特别擅长。我们当时就说,她未来读文科绝对是一颗好苗子。”

到了高中,李莎经常到表哥家,二姑李明慧记得:“我每次都看她学习到很晚,经常是凌晨1点钟,我去催她睡觉,她才休息。”

李莎刻苦拼搏的性格,和军人出生的李明凯自小培养有很大关系,“李莎在性格上几乎是我的化身。她太拼了,太好强了。”

去更“高”的世界看一下

“知识改变命运”“农民家庭的孩子,不读书就没有出路”,这是李明凯对女儿从小到大说得最多的话,他要让女儿坚信读书的重要性。李明凯1992年当兵,退伍回家乡后,战友们有的南下创业,有的去了北京。李明凯则留在家乡结婚生子,做做建材生意。不久,战友们一个个都通过拼搏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李明凯则为了孩子,一直待在老家。

将一双儿女培养成材,成了李明凯和妻子最大的愿望,他不断向女儿、儿子灌输拼搏精神,于是李莎从小就养成了男孩子的性格。“拼”、“知耻而后勇”,成了李莎人生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一直都以军人的思想格局来教育引导他们,我对女儿和儿子说,你们无论是男孩、女孩,人生中一定要树立一种独立、自信、自强的性格,如果人离开了这些东西,那是不会有多大出息。更重要的是,人一定要有一种拼搏、不服输的精神。”李明凯说。

“李莎的拼搏精神那真是不得了啊。”李明凯说,“读高中时,她的重点班是实行末尾淘汰制的,200位以后就要去普通班。摸底考试,她考了188位。我就对女儿说,‘女儿啊,200位就是末位,你考了188位,你可不能给我丢脸哦,你要知道你的差距在哪里哦’。”李莎听了这句话就开始发奋苦读,到了高二成绩稳定在全年级的前50名,高三上半学期成绩到了前五名,最终在高考时考了全区的文科第一名。”

李莎考到华工后,学院组织迎新晚会,让学生们做晚会策划,李莎的表现不佳,她也有点茫然。一次电话里,她对父亲说:“爸爸,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精英,我和同学聊天,说我是四川巴中平昌县,没人知道这个地方,对于四川达州高级中学,更没有人知道这个学校,其他3个四川同学,都是成都的重点高中毕业的。”

李明凯听到女儿这么说,就对她讲:“女儿,你要记住爸爸一句话,‘英雄不问出处’,你要保持你迎接高考时的心态和不服输的精神,既然你知道自己有差距,就要尽快地融入到同学当中去,向别人学习,我们来自山区小县,素质教育这块的培养肯定比不上重点中学,这是我们的差距,我们要认清这种差距。”

因为李明凯的话,加上王翔冬的一系列指点,李莎在大学里开始大量参加社团活动,学习成绩也保持非常好,腾讯、碧桂园等大公司都留下了她实习的身影,她甚至可以留在那里工作,这让不少她的同学称羡不已,可李莎最终选择去读研。

李莎一开始还犹豫要不要读研究生,王翔冬就劝她:“去公司实习,不一定非要留在公司工作,就是多去看下现在的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需要怎样的能力。我认为,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一定要读研,你要去更‘高’的世界去看一下。”


入学时,李莎和父母在华工合影


5月9日,当李莎去世的消息传到家人耳中时,几乎所有人都失声痛哭了。李明慧记得,儿子王翔冬哭得非常痛苦,她想尽一切办法安慰她。李莎弟弟李旗傻傻地盯着屏幕,完全说不出话来。李莎的母亲胡大容更是伤心欲绝。


李莎与弟弟李旗母亲胡大容

“她太苦太累了”

大三时,李莎作出一个决定:毕业后要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而后经过层层选拔,李莎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对于支教,李莎只是简略地和李明凯、王翔冬商量过。

支教是王翔冬母子的心愿。李明慧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每次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没饭吃、没衣穿的时候,就和我的儿子说,以后你要去支教,改变他们的命运。但儿子读大学时,家里出了变故,老公脑淤血大病一场。王翔冬就不得不放弃读研究生和支教出来工作。所以,儿子每次和李莎交流时都会说,‘妹妹,你读研究生也好,支教也好,都是在帮我完成了我想做的事’。”

前往支教前,李莎临走时对父亲说:“爸爸,我这次去没有多少待遇哦,我说钱不要紧,不够爸爸给你补贴。我觉得,她参加的西部计划项目很光荣、很伟大,国家援建西部,扶贫就要先扶教,让一线城市高等院校的学生的见解和思维,去带动西部地区的孩子,这很重要的。我说你的使命很光荣,你去吧。”

但让李明凯出乎意料的是,女儿在支教时,竟会像她当年读书高考时一样拼,“她活得很苦很累,但每次和我打电话时,都说那里样样都好。我哪里知道,她会做这么多事情,并且是自愿去做这么多事:带两个班的课,并且是不同学科的;兼他们班主任的助理;又兼行政办公室的工作。我看女儿的日记里面,对她每天的时间安排——‘今天收获了什么,1、2、3;今天本职工作计划,1、2、3;今天研支团工作计划1、2、3;个人私事1、2、3……’她活得真的太苦太累了。”

5月9日凌晨1点,李莎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写道“守得乌云见明月”,又发了一个OK的表情,李明凯说,他本来想给她打个电话,但因为已经1点了,就没有打扰。出事后当他翻开李莎的手机是,发现她一早6点多又开始剪志愿者视频,中间至多只休息了5个多小时。

“我过去后,问了李莎的男朋友小魏,他告诉我:‘叔叔,李莎从5月1日到9号这段时间,工作压力比较大’,我猜想那天晚上,她应该是深夜还在工作,但一大早又开始剪片子。”李明凯最自责的是,没有了解女儿真实的生活、工作状况,“我本来可以跟她分担压力,开导她,她就不会这么拼命、自律、要强地做事情,我最起码会说,你缓一缓。今天做不完,明天做吧。她给男朋友发的最后一条信息是5月9日2点18分,说她最迟2点30分一定要赶回学校。她太要强了,一个会议,稍微迟到一会儿又能怎么样?”

李明凯至今认为,女儿出事,与她过度劳累有很大关系。

胡大容对李莎也有着深深的愧疚,“她总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学的时候,自己上下学,后来是帮我们照顾弟弟,弟弟的学习也是她负责,如果弟弟考差了,都会是她来教育弟弟。高三的时候,她们学校要搬去新校区,学生们都是家长租房子在附近陪读,我却让她自己去租房子、签合同、搬书搬桌子,那么多东西,她全部自己一个人完成了……”李莎妈妈哭着说。


在妈妈眼中,李莎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姑娘,她丝毫不柔弱,也丝毫不愿意比谁差。在去往广州上大学之后,李莎曾一度非常自卑,她打电话告诉妈妈,“我就还是那句话,你自己处理,于是李莎便拼命学习,大一大二两年她都把自己每天泡在图书馆里看书,直到闭关,有时看书看忘形了,就会被不小心锁在了图书馆里。直到大二之后,她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朋友,于是又开始拼命参加各种活动。”

在李莎的人生规划表里,她曾提及到自己想去出国留学的心愿。关于出国这件事,李莎也曾跟父母提过,并称会靠自己的努力去养活自己。尽管胡一容支持她,但李明凯却担心女儿去国外受委屈,硬是不同意,“为这事儿,莎儿哭过好几次。其实当父母的,哪会不支持女儿呢,只是怕她受苦受累而已。如果她真要出去,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会送她出去啊。”

但是李莎的韧性却超过了胡大容的想象。为了练习好英语,李莎不仅参加了各类英语比赛,就连日常和男朋友视频打电话,两人都会用英语交流。在李莎去世的几天前,李莎曾报名参加的全国英语口语比赛成绩结果出炉,李莎获得了全国前100强,如果她还活着的话,原本她可以继续去比赛的。

“我们都是农村人,在她小的时候,只是希望她长大后能够成为对家庭、社会、国家有贡献和帮助的人,去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她从小就会想去支教,去帮助和她一样的山区贫困学生。在她的人生规划书上,提到50岁时要去读曾经读过的好书去做慈善;60岁的时候要写遗嘱;64岁的时候捐献器官。她最想做一档综艺节目,还想去丹麦侨居,但是现在,这些都无法实现了。”


李莎的弟弟李旗正在武汉一所大学读大一,今年因为疫情,一直没有返校。出事后,弟弟李旗把李莎的朋友圈翻了又翻,把和姐姐的聊天记录看了又看。

“她有一天突然要我的自拍照,我不知道她想干嘛。后来才知道,她原来用我的那张照片发了一条朋友圈,祝我生日快乐。”李旗强含泪水说,“我每年的生日她都记得,会给我准备惊喜,可是她的生日,我却总是不记得。”


想完成姐姐未竟的支教事业

李旗一直把李莎视为自己的依靠。小时候,父母在外跑车忙生计,年幼的李旗在家想李莎挥着手嚷嚷着要爸爸妈妈,比她大3岁的李莎无形中便成为他的小家长,李莎会抱着他,哄着他,告诉他“听话,姐姐陪着你,爸爸妈妈马上回来了”。小姑娘从小就比同龄人沉稳乖巧,白天上完学,回家就帮父母带弟弟。

姐弟俩上的平昌县邱家小学就在李莎家屋后,姐弟俩时常就走小路去学校。李旗带着记者们走了一道,一路上,他聊起两个人的小学时代。李旗个子不高,身体单薄,小时候被男孩子欺负,他都跑去找姐姐。“她性格特别要强,有些男孩子气,所以就会帮我去找那些男孩子‘算账’。”


李莎弟弟带记者走他们上学的小路

“她不止是我的姐姐,在外面是她保护我,回到家也是她照顾我。她小学时就已经会做饭了,在家也经常是姐姐做饭给我吃。”李旗说。

李莎一直和李旗亲密无间,“我们俩之间几乎没有秘密,我有什么事都会告诉她,她有什么事儿也会告诉我。”

李旗刚刚上大学时,他不懂得如何和同学们相处,李莎便会教他如何与人沟通;和爸爸闹矛盾了,李旗觉得心里委屈,李莎也会充当桥梁分头开导弟弟和爸爸;李莎喜欢吃樱桃,李旗和妈妈从外婆家摘了新鲜的车厘子,也会第一时间拍下来“诱惑”她;疫情期间,李莎让李旗帮她拍摄视频为抗疫人员加油,听着奇奇怪怪的四川方言,两个人都笑了场;姐弟俩去探望爷爷奶奶,带老两口玩抖音,视频里四个人都在哈哈大笑……

如今,重新翻看和姐姐的那些对话和视频,李旗还是会一个人傻笑,“我总感觉她还没有走,我们还是可以像过去一样,偶尔会联系,偶尔会见面。”

李旗说,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李莎喜欢看综艺,在她的人生规划里,28岁时,她要录制一档综艺节目。李莎发给李旗的最后一段话,是关于综艺节目《吐槽大会》的,之后的聊天记录,都是微信通话,但“对方无应答”。

“我是听爸妈说姐姐出车祸了。一开始以为只是小问题,就不停地给她打电话。后来爸妈接到警方电话准备赶去广西,要我留在家里照顾爷爷奶奶,看到他们的反应,我才感觉情况好像不太对。”李旗低头说,“我一直在给她打电话,一直在打,直到表哥告诉我警方已经确认(姐姐)死亡的前一分钟,也还在打电话。”李旗哽咽着说:“她从来不跟我们说她在那边支教的情况,每次问她,她总是说‘好’,生活和环境都不错,她给了我们一个错觉,我们以为她很轻松,但谁知道,实际上她需要做很多事情。”

李莎走后,李旗花了很长时间去习惯没有姐姐的日子。他开始感受到姐姐过去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看着伤心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李旗常常白天陪伴他们,晚上一个人再翻翻姐姐的朋友圈,偷偷地哭。

如今李莎的手机被保管在父母那儿,微信依然时不时会收到朋友们写给她的信息,李莎的男朋友会经常发微信给李莎,用的常常是英语。李旗也有很多话想对姐姐说,但是不敢往姐姐的微信里发,“手机在父母那儿,怕他们看到会伤心”。

想念经常会变成梦境。李旗说,他做了好多个关于李莎的稀奇古怪的梦,比如梦到自己期末考,李莎帮他考试作弊,“她把试卷写了一遍,然后把答案发给我了。“每一个梦境都非常真实,可醒来后,却又是空落落的。”


弟弟在翻看李莎的纪念册

“我想着,如果有机会,自己也想去做支教,因为这是她没有完成的事业,也希望我做这些能够让她得到一些安慰。”李旗对记者说。

和李旗有差不多想法的,还有李明慧,“我现在有一个愿望,我对扶贫、慈善很用心。我听说他们在广西那边成立了李莎的基金会,等我我小儿子读大学后,我有机会要去李莎支教的地方看一下,看看我能对扶贫做点什么。”

只是如今,李明慧还经常会朝着南方,唱起《鸿雁》,每当唱到“还记得你答应过我不会让我把你找不见,可你跟随那南归的候鸟飞得那么远”时,她常常会控制不住。

记者在邱家镇上采访,几乎所有人都对李莎的去世扼腕叹息。

她是镇上每个孩子的榜样

在邻居王阿姨的眼中,李莎是一个从小就很听话的孩子。李莎家庭条件不算宽裕,小时候,她家只是一个老房子坐落在路口,李莎的父母为了生计和孩子们的学费,总需要外出做生意。“但是她从小就很听话,她父母去做钢筋水泥的生意,她放学回来,从来不让父母催她写作业,都是自己监督自己,还监督弟弟,并且她还会自己做饭,从小就很乖。”李莎小时候也不闹腾,村子里孩子们多,同龄的男孩女孩们都会在一块儿玩,有时看到李莎写作业,一些淘气的小男生会去闹腾她,“但是李莎从来不会生气,只是笑着看他们玩,也不会和其他小孩胡闹吵架”,王阿姨说。

当年,李莎成为达州市通川区文科状元后,李明凯在邱家镇上为她举办了一场谢师宴,把小学、初中、高中老师都请了过来。李明凯说:“宴会上女儿的发言轰动了整个镇,大家都觉得这个女孩子了不起。李莎在发言时讲了父母、老师、邻居对她在成长岁月当中的关爱、陪伴、教育,而后,她又分享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成功。这些点点滴滴,很多农民家庭的父母听了之后都很感动。邻居们都说,要以她为榜样来教育子女。”

谈到李莎,教了她3年的初中班主任苏小平说:“她比较乐观、活泼,对班级的一些公益事情非常积极,读书也很刻苦。比如班上组织运动会,她会积极参与组织,我们是农村的初中,荣誉主李莎非常听话,她就住在学校不远,但每一天都非常守时,从来没有迟到。”

苏小平说,虽然李莎家是做生意的,但对教育确实很重视,因为苏小平和李明凯是同学,所以对李莎家很熟悉,“她的家庭条件相较而言还算可以,我们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来的娃,而她是镇上住的,但她从来没有优越感,对同学很友善,衣着也很朴素。”

“李莎过年时经常给我发信息,跟我女儿也一直有联系,她的离去真的太可惜了。”苏小平说。

初一到初三教李莎数学的老师姜明朝评价说:“李莎是我们学校走出来的少年英雄。对于她支教的行为,我非常敬佩。我们学校前些年也有一些支教的老师,这些老师在教学的态度和能力上都不错,教学非常负责任,下课时还会给一些学生做辅导。”

小学班主任刘辉鹏告诉记者:“李莎已经离开学校10多年了,在我的印象中,她很懂事,特别热心公益。凡是有公益的事,她都会积极去做,每年都会有她领奖的身影,平常学校大扫除的时候,李莎都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打扫,即使没安排她的时候,她也会来打扫,甚至带领大家一起去打扫,我们学校周围有垃圾,她则会去主动捡拾垃圾,每天都会这样积极主动地去做。李莎跳舞跳得很好,每年学校开展活动的时候,她都会带领同学排舞蹈,并且充当主持人。”

如今,刘辉鹏将李莎的事迹做成了相关的PPT,让学校的每个少先队员都对她进行学习,“我们用课堂大环境向小学生宣传,宣传她的事迹,让新一代年轻人都向李莎学习,将她的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武威、程依伦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武威、程依伦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程依伦、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