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妈妈胡大容:她从小就想去支教,还要做慈善
语音播报

李莎去世后,朋友们给李莎制作了一本纪念册,名字叫“Forever Lisa”(永远的李莎)纪念册记录下了李莎大学期间的点点滴滴。李莎家人也将女儿小时候的照片、喜欢的书籍整理了出来,李莎母亲胡大容一度不敢触碰这些东西,“她一看就会哭”,李莎的爸爸说。

胡大容对李莎有一些愧疚。她总觉得自己是不是让女儿太“独立”了。由于自己总是和丈夫一同出去跑车赚钱,李莎很多时候得又当姐姐又当妈妈,“她总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学的时候,自己上下学,后来是帮我们照顾弟弟,弟弟的学习也是她负责,如果弟弟考差了,都会是她来教育弟弟。高三的时候,她们学校要搬去新校区,学生们都是家长租房子在附近陪读,我却让她自己去租房子、签合同、搬书搬桌子,那么多东西,她全部自己一个人完成了……”李莎妈妈说。


在妈妈眼中,李莎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姑娘,她丝毫不柔弱,也丝毫不愿意比谁差。在去往广州上大学之后,李莎曾一度非常自卑,她打电话告诉妈妈,“我就还是那句话,你自己处理,于是李莎便拼命学习,大一大二两年她都把自己每天泡在图书馆里看书,直到闭关,有时看书看忘形了,就会被不小心锁在了图书馆里。直到大二之后,她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朋友,于是又开始拼命参加各种活动。”

在李莎的人生规划表里,她曾提及到自己想去出国留学的心愿。关于出国这件事,李莎也曾跟父母提过,并称会靠自己的努力去养活自己。尽管胡大容支持她,但李明凯却担心女儿去国外受委屈,硬是不同意,“为这事儿,莎儿哭过好几次。其实当父母的,哪会不支持女儿呢,只是怕她受苦受累而已。如果她真要出去,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会送她出去啊。”但是李莎的韧性却超过了她的想象。为了练习好英语,李莎不仅参加了各类英语比赛,就连日常和朋友视频打电话,两人都会用英语交流。在李莎去世的几天前,李莎曾报名参加的全国英语口语比赛成绩结果出炉,李莎获得了全国前100强,如果她还活着的话,原本她可以继续去比赛的。


就连支教也是如此,胡大容过去总会对李莎说:“山里面的孩子要自己去努力,付出更多心血才能走出去,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于是李莎选择了去支教。支教之前,李莎曾打电话询问父母的意见,她这样告诉妈妈:“我们要去广西支教了。虽然那里可能条件不好,但你们教给我的坚韧,我一辈子都用不完。我是从大巴山走出来的,就想去那边看看,也给那里的孩子们传递正能量。”胡大容和过去一样鼓励女儿,就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吧。到达支教学校的第一天,李莎也曾第一次在父母面前流露出“撒娇”的意味,她打电话告诉妈妈,宿舍很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胡大容便告诉她:“脏的话打扫就没事了,你自己要学会独立,既然已经过去了,就要努力去克服困难。”

于是,所有的困难,之后李莎都一个人一一克服了:宿舍里没有空调,只有风扇,李莎会告诉胡大容“不会很热,还好”;需要担任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助理,同时还兼任学校的宣传工作,在给胡大容打电话时,李莎也会说“不累,还好”;山里留守的苦孩子多,李莎有时去家访时口袋里只有30块,也会留在门缝里给学生,在和父母交谈时,她也会说“不苦,还好”……

“李莎还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在她的人生规划里,她写着32岁时要孝敬父母,带父母旅游,吃遍中国美食。”胡大容说。李莎此前也有跟胡大容提过,等到7月30日她支教结束,就会带着家人一同去一趟西藏自驾游,可是如今这些都成为了空想。

说着说着,胡大容再次红了眼睛:“我总觉得,她终会有一天能回来的。”但是大多数时候,胡大容能见到李莎都是在梦里,梦里面的女儿也都是沉默的样子。

胡大容从没想到过女儿会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了生命,她始终记着女儿的人生规划书,上面是满满的对未来的希望,“50岁时要去读曾经读过的好书,养一只萨摩耶犬,做慈善;60岁的时候要写遗嘱;64岁的时候捐献器官。她最想做一档综艺节目,还想去丹麦侨居,但是现在这些都无法实现了。”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程依伦、武威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程依伦、武威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程依伦、武威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