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画出最大“同心圆”
语音播报

花都,位于广州北部,拥有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空铁枢纽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也带来了许多城市治理的新问题、新情况。近年来,花都区按照省、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委《全面提升组织力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实施方案》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创新实践“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新模式,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推动花都高质量发展、打造枢纽型绿色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6月20日,花都区炭步镇文一村田间一片忙碌的景象。背起箩筐、套上手套,掰下一个个成熟新鲜的凤梨……一群“小红人”正在林中采摘凤梨打包装箱,不一会,一箱箱凤梨从农户手中往外运送销售。  

6月是文一村凤梨、西瓜等各类农产品种植户的“致富季”和“畅销季”。然而今年赶上疫情,订单量骤减,村民的收入打了折扣。在花都区的牵线下,中建四局一公司党委积极响应助农增收号召,主动联系文一村党总支,一场爱心助农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多亏了党建共建活动,帮我们农户售出了1000斤凤梨。”驻村第一书记汤志星看着一箱箱凤梨搬上大货车,喜笑颜开地说。  

花都地处珠三角通往内陆的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咽喉”,正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枢纽型绿色发展示范区,创新社会治理是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花都区牢固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创新实践“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社会治理最大“同心圆”。  

锻造“主心骨”▶▶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沿着花都山前旅游大道转入古树大道进村,一路上,古树和盆景间次分布,奇石点缀其中,苍劲豪放、自然飘逸之感扑面而来。  

这里是素有“盆景之乡”美誉的赤坭镇瑞岭村,至今已有100多年盆景栽培历史。然而,由于党组织的软弱涣散,让巨大的市场红利落进了少数人的口袋,直到2018年,村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不足2万元。  

“村里原来多名村干部长期垄断着村里的盆景花卉行业,还强占土地、欺行霸市,村民群众敢怒不敢言。”瑞岭村党委第一书记李后信说,组织不过硬曾导致歪风邪气横行村里,严重影响了村的发展,更何谈乡村振兴?  

2018年以来,花都区深入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按照“六对接六查找”要求,多部门联合对全区252个村(社区)开展“拉网式”全面摸排,确定包括5条涉黑涉恶村在内的29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  

“我们第一时间对瑞岭村党组织成员进行撤换,实现瑞岭村‘两委’100%交叉任职。”赤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整顿,瑞岭村现任“两委”班子,是一个年轻、高学历、战斗力强的新班子,通过抓党支部建设、抓党员带头作用、抓民生基础工程、抓村风民风,昔日的软弱涣散党组织逐渐向坚强“战斗堡垒”转化,瑞岭村现在的治安及营商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为村民带来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心骨”,是面对困难冲锋在前的战斗堡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花都区刚刚完成“摘帽”的29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迅速变身为疫情防控先锋,团结奋战、精准防控,把疫情防控举措落实在“最后一公里”。  

炭步镇鸭湖村党委以11个经济社为基础网格,由经济社党组织书记兼任网格长、党员充当网格员,将全村1155户居民划分为125个管理单元,每个经济社党支部(网格)联系若干个单元,每名党员(网格员)包干若干名农户。狮岭镇合成村党委在出租屋、物业小区、工作园区成立“楼长制”,动员998名群众担任楼长,建立楼长信息摸查表998张,形成了疫情防控信息网,把精细防控推进到“最后一米”,为村民构筑起一道道坚实的疫情防线。  

花都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深入实施农村“堡垒先锋”、城市“和美家园”、两新“红色引擎”三大党建工程,积极推进党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选优配强“两委”班子,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确保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花都党建。

科技来“穿针”▶▶
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我是山前大道沿线新民村的村民,大雨无法及时疏导,导致我们村和旗新村出现了水浸情况,请尽快解决。”前不久,花都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收到了当地村民的反映。  

狮岭镇当即启动平台呼叫,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在收到呼叫通知后,当天上午即安排进行清淤作业,共出动42人次,车辆20台次,最终处理完毕、审核结案。“没想到,这个平台的‘用户体验’这么棒!”事后,村民高度评价了该平台的服务效能。  

这是花都区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资源、服务下沉到基层的缩影。该区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整合全区27个部门14亿条数据,推进“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网格—村(社区)—镇(街)—区”四级呼应机制和部门响应处置机制,积极拓宽问题收集反映、诉求响应渠道,夯实事项解决成效,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畅通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市民反映问题渠道更加顺畅后,如何推动问题解决依然是提升治理水平的落脚点。该区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落实镇(街)党(工)委“六权”,确保做到“有呼必应、有诺必果”,提升社会治理质量效能。  

近3个月,花都区12345热线分中心转派至梯面政务中心关于“颐和山庄业主出行问题”的投诉工单244宗。特别是4月16日,一天内热线分中心收到颐和山庄业主相关投诉出行问题工单43宗。  

针对梯面颐和山庄(云梯山庄)公交出行的问题,梯面镇党委政府在花都区委政法委的支持下,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多次召开协调会,第一时间到现场调查,详细了解每位业主需求。后来发现,业主出行难的起因,是当地公交站点布局缺位。  

“我们主动联系了机场集团、颐和集团、机场快线公司,快速达成增开机场快线意向。”梯面镇党委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周之内开通了4条线路共30多个班次的公共交通,市民出行难问题得以解决。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服务保障作用,花都区全面铺开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搭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目前,全区已有600余个法人单位党组织、15100余名在职党员完成报到,51个街道社区中已有41个成立“大党委”。  

花都党建。

共筑“同心圆”▶▶
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花都区金华社区党委书记姚金霞时常接到居民的求助电话:“我们刚从湖北探亲回来,现处于隔离状态,家里有两个孩子。储备的蔬菜吃完了,现在网上根本没有蔬菜卖,这可如何是好?”  

听闻电话那头焦急的语气,姚新霞及时抚慰对方情绪,并让该户居民“点菜”。随后,她迅速安排党员干部跟进落实,送“需”上门。“我每天都会关注辖区内被隔离的3户家庭。”姚金霞说:“他们需要什么,社区就第一时间送什么,让他们知道隔离期间,自己家不是一个孤岛,而是时时有关怀,用畅通的信息鼓励他们携手战‘疫’”。  

在花都区“清华姐姐”党建服务平台的推动下,党员干部包片,带领志愿队伍关注疫情期间高龄、孤寡、空巢等易感人群的身体及生活情况;为行动不便的长者或是被隔离人员购买肉菜、日用品,并送上防护口罩。  

疫情发生以来,“清华姐姐”党建服务平台迅速转化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战时状态的党建引领疫情防控责任体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证。  

除了“清华姐姐”外,花都区还有“秀全大妈”。该区汽车产业汇聚了数万名汽车英才,与之相伴数千位远离故土、照顾孙辈的离退休老人也随迁生活,被戏称为“老漂族”。  

花都区以打造“秀全大妈”党建品牌为抓手,通过建强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开展特色服务、打造党建精品,推动离退休外来人口积极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秀全大妈”如今已身兼多职。她们是街道社区的“巡防员”“调解员”“文明引导员”以及“宣传员”。  

保利高尔夫郡早已实现了楼道撤垃圾桶,由花都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志愿者在楼道下的垃圾回收点进行监督和指导,其中就有“秀全大妈”的身影。“仅这一个小区,就有70多位‘秀全大妈’作为垃圾分类志愿者,在同一回收点轮流帮助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秀全大妈”创始人、队长张晓英介绍。  

“秀全大妈”“清华姐姐”等基层治理品牌,均为花都区激发社会治理整体活力的缩影。花都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居民议事协商和社会协商机制,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019年,全区利用协商议事平台议事3402次、形成决议3666个,累计参与协商100900余人次。  

花都党建。

■对话  

花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耀棠:  
力争年底各领域党支部组织力全面提升  

近年来,花都区创新实践“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新模式,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推动花都高质量发展、打造枢纽型绿色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日前,南方日报为此专访花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耀棠。  

南方日报:近年来,花都区如何创新实践“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新模式,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枢纽型绿色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李耀棠:花都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抓严抓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实施基层宣讲能人计划,打造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三大宣讲矩阵,高标准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深化区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联系点工作。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筑牢社会治理战斗堡垒,深入实施农村“堡垒先锋”、城市“和美家园”、两新“红色引擎”三大党建工程,全区29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全部如期摘帽、188条村全部实现“三个一肩挑”。  

以优化选育管励为切口,建强社会治理骨干队伍,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大轮训”,组织村(社区)、机关、“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开展集中轮训,深入推进“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提升社会治理质量效能,推动资源、服务下沉到基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机制,加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南方日报:构建基层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关键要落实到基层,强化工作保障。在加强保障力度方面,花都区制定了哪些举措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更加坚实?  

李耀棠:一是充实基层党建力量。加强镇街党建机构建设,在街道增设1名专职党建副书记并单独设置组织办,选优配强各镇街组织委员,加大党建工作指导员(社区组织员)配备力度,目前全区共有党建工作指导员51名、社区组织员54名,不断壮大基层党建力量。  

二是加大党建经费投入。提高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标准,区财政按照每个镇(街)党(工)委每年50万元、每个社区党组织每年5万元拨付党组织工作经费,按照每个行政村每年10万元拨付办公经费和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按照每个社区每年10万元拨付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按照每人每年500元拨付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员活动经费,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有效运转。按照每条村50万元的标准,兑现村级目标考核奖励,激发村社干部工作热情。2019年党建工作经费投入达2.5亿元。  

三是优化党建活动阵地。统一整合公共服务平台、“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基层党校(分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功能,全面推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完善升级,统筹建设“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全区镇(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完成洪秀全纪念馆(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升级改造、花县农民运动陈列馆建成开馆,提升镇街党校建设水平。截至目前,全区镇街党校共有师资221人。  

南方日报:下一步,花都区将如何深化并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  

李耀棠:花都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各领域基层党建制度规定,着力提升“五个基本”质量,力争到2020年底各领域党支部组织力全面提升,政治功能不断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着力深化农村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决策机制,大力推行经济社社委会成员任命制,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农村的核心领导地位。  

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双报到”工作,加快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设,完善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和“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挖特色典型,提升“秀全大妈”“清华姐姐”“狮岭一家人”党建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再挖掘打造一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色经验、党建精品,不断提升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效性和显示度。  

■案例  

党员“敲门”摸排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白天,深入园区、企业逐户“敲门”摸排企业防控、用工情况;晚上,在办公室研究制定复工暖企的政策文件。疫情期间,花都区人社局劳动关系和就业促进科科长甘璐成了抗疫复工战场的“摆渡人”。  

“有问题找甘科!”连日来,甘璐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不断有人向她咨询暖企政策,俨然成了企业主眼中的“女诸葛”。她提前对接企业,详细告知外地工人乘车时间、地点等事宜,确保返岗员工能舒心便捷地乘车返岗工作,一周时间就为国光电子、鸿利智汇等重点企业接运回来1100余名复工人员,被驻区企业誉为抗疫复工战场的“摆渡人”。  

在花都区,有很多像甘璐这样奋战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的党员先锋。为保障企业应对疫情复工复产工作,花都区迅速制定“抗疫暖企”六条措施,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组建27支由区领导担任组长、抽调各相关单位130名党员干部骨干为成员的花都区疫情防控企业服务小组,并成立临时党支部,按照“一企(项目)一策一台账”标准,全程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复工复产。  

与此同时,该区10个镇街“两新”组织综合党委按照“复工一家、核查一家”原则,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敲门行动”,引领企业复工复产。为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问题,先后举办13场网络招聘会,协助386家企业发布岗位信息,达成就职意向12283人。  

此外,花都区200多个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助力一线防疫工作。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引领企业向重点疫区捐赠700多万元现金及各类防疫物资,在关键时刻展现社会担当。  

来源:南方+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