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145场发布会丨广州乡村不断变“精美”,可支配收入连续增长
语音播报

2019年,广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68元,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高质量岭南特色美丽乡村初具规模,乡村正变得越来越美。6月3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第145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通报乡村振兴举措、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近年来,广州举全市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2019年,广州第一产业增加值251.37亿元、增幅3.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缩小至2.25;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州狠抓农村新冠疫情防控。在复工复产方面,广州全市纳入监测的1258家农业企业生产水平均已接近或达到正常年份水平,其中25家重点农业企业生产水平全部达到或超过正常年份生产水平。

广州市委农办常务副主任朱文健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广州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3.13亿元,同比增长2.9%,预计上半年农业产值增长幅度将进一步扩大。接下来,广州还将围绕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推进城乡深度融合,重点推进“着力构建高质量都市现代农业体系”“建设高品质岭南特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壮大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推进城乡高水平融合发展”等四方面工作。

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广州将聚焦打造7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

广州市委农办常务副主任朱文健透露,今明两年广州将聚焦打造蔬菜、水产、花卉(含盆景及园艺)、畜禽、水果、种业、休闲农业等7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推动每个涉农区形成2-3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在现代化高标准生态型生猪养殖项目方面,广州全市18个新改扩建生猪养殖项目自今年1月起相继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80多亿元,今年5月起陆续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集约、绿色、循环的生猪产能近200万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新增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15个),位列珠三角地区自筹资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首位。朱文健说,广州将突出高科技、集约化、全链条、大品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打造全省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培育扶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全链条农业企业100家以上,继续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此外,广州还将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培育10条省级精品乡村旅游线路、30个文化旅游特色村、加快建设供销系统公共性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在现代农业科技项目方面,高水平建设黄埔隆平院士港、南沙种业小镇,积极配合推进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而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项目方面,广州将推动新建一批配送分中心,新增认定一批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完善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生产体系、流通体系。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广州将形成10个左右美丽乡村群

记者了解到,2019年,广州全市100%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84.65%自然村达到省“干净整洁村”标准,69.49%行政村可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90条行政村可达省“特色精品村”标准。

朱文健表示,今年广州全市1144个行政村将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800个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其中力争不少于110个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形成10个左右岭南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群。

据悉,广州将深入实施“五个美丽”行动,创建“五个美丽”综合示范片区,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建设100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强力推进拆违治违,加强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推进主干道两旁净化、绿化、美化,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小生态板块,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此外,今年广州各区计划新建及改造农村公厕139座,开放村委会内设公厕732座。

与此同时,广州将参照建成区排水单元达标要求推进乡村治污。目前,广州自然村生活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建设率86.59%,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率86.71%。今年年底前,广州全市自然村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完成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成率全部实现100%。

在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州市已实现涉农区全部通地铁、山区镇全部通高速,村道硬化率、行政村集中供水普及率和光纤、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增城区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今年广州重点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文明示范路创建,完成广东省新增下达“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任务242.796公里;完成白云、黄埔、从化、增城等区56条行政村农村供水设施改造;实现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网络全覆盖;以中心镇为单位的物流配送和冷链仓储物流等设施基本建成,基本完成镇村物流节点建设。

乡村人才队伍:

启动10个乡村工匠市级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

在壮大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方面,广州将重点深入实施六大工程。一是农业农村智库建设工程,支持各区依托特色产业、现代园区、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多形式设立院士工作站、研究院,引进高素质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领域,广州将在新型职业农民的职称评定、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今年新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800人。而“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方面,广州将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能工巧匠和家政服务人才,并于今年4月印发了《广州市“乡村工匠”工程实施方案》,启动10个乡村工匠市级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

此外,广州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1000名以上服务“三农”一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推进科研院校与涉农区紧密合作。目前已累计组建345个专家团队、2331名专业技术人员助力乡村振兴。在引导青年、乡贤回乡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广州推进青年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设50个以上青年助力乡村振兴重点村,开展“羊城好乡贤”评选活动。

城乡高水平融合发展:

年底前实现农村地区每万居民有3名全科医生

在推进城乡高水平融合发展方面,广州正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东广清接合片区建设,目前《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实施方案》、《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实施方案》以及花都、增城、从化三个区的实施方案等方案稿已多次征求意见。

广州全市11个区已全部出台区级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全部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今年年底前全市70%以上的村社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7个主要涉农区已开展了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制度调研起草工作。

广州将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今年底前实现农村地区每万居民有3名全科医生,推进行政村公建规范化卫生站建设,全部镇卫生院与城市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行政村全覆盖,加快敬老院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试点,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大部分农村社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基础信息台帐。此外,广州还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推动“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优化升级,在全市170个行政村开展农村幸福社区示范创建。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苏赞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王燕、骆昌威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