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越秀作为非遗“富矿”
怎可错过展示互动的机会~
越秀区作为广东省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传承文化瑰宝,讲述中国故事”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包括“非遗通草画——讲述古今中国故事”展览及专题学术研讨会、书画装裱修复主题体验、“惜芳鲜·珍健康”广府饮食与健康生活网络交流会、“让广钟回家”——广钟制作技艺宣传展暨经典机械时钟展览等。
6月11日
系列活动及通草画展览的启动仪式
在越秀区文化馆举行


该活动由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越秀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冀以生动的形式,普及非遗保护的知识和理念,大力弘扬广府文化,坚定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越秀再添五项非遗
在本次启动仪式上
越秀区正式公布了
五个第七批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熊氏少林大易筋经
广式烧卖制作技艺
广式肠粉(布拉肠制作技艺)
广府传统婚礼习俗
相声(粤语相声)
保留了较完整的华人婚礼古俗,又承载着丰富的广府文化内涵。
其中包含择吉日、过大礼、落栊、安床、开脸、上头、出门、入门和回门等流程,为期可达数月,是广府地区诸多传统技艺和生活方式的融汇。敬茶仪式、身着钉金绣嫁衣的新娘、婚宴上的烧乳猪等内容,都已成为广府文化的经典意象。
武术养生功法熊氏少林大易筋经的传承人李家驹表示,非遗传承人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更是一份责任,今后将继续以武医融合为使命,带动更多市民学习大易筋经,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治疫情和疾病的传播。
通草画文化展览讲述古今中国故事
当天同时启动的
还有“非遗通草画——
讲述古今中国故事”展览
及专题学术研讨会
展览时间
6月11-19日
展览地点
越秀区文化馆一、二层展厅
展览介绍
通过古今通草画作品的“对话”,梳理越秀区对通草画文化的研究、修复、复建、传承等保护工作的成果,其中更包括融合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围绕疫情防控、现代艺术、红色文化、越秀历史文化街区、青少年传承等内容创作的跨界作品,以向最早捐赠十九世纪通草画给广州的英国学者伊凡·威廉斯先生致敬。
本次展览还设立了
通草画社区传承成果展示区域
欧美各大博物馆
图书馆所藏的十九世纪广州通草画
真实记录着岭南物种清代印记
从2019年起,越秀区少年宫组织教师对照这些通草画作品,在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寻找到三十多种鸟类、十种昆虫,以及若干植物的生活踪迹,如红嘴蓝鹊、红耳鹎、巴黎翠凤蝶、乌桕大蚕蛾、紫荆花树等,再用当代通草画的创新性技法,结合新河浦社区的建筑和历史变迁,将它们绘制成新作品,并以此为载体,糅合自然教育体系,带领青少年走进社区体验新河浦的人文文化保育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6月13日和6月16日上午亦将以云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接下来,越秀区文化馆(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将出版《非遗玩家·通草画》教材,以及打造系列精品慕课,打破时空界限,贴合“互联网+教育”的时代需求,让社会共享优质非遗教育资源,扩大社会传承的辐射面。
非遗云展览进校园
高级!
越秀学生在网上
也能认识、欣赏通草画文化!
越秀依托中国联通低延时、超大带宽、海量连接的5G优质网络,通过沃视频和一直播app,在越秀区文化馆开展线上实时导赏和通草画文化传承教学活动。
主办方邀请越秀区少年宫美术教师、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昕及其团队成员,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等,使用直播技术与广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建设大马路小学、东方红幼儿园、东山教工幼儿园等师生进行互动,并结合岭南物种户外导赏活动,架起“互联网+非遗传承”的桥梁。
本次展示活动
运用广州联通的“5G+空中课堂”
远程教育方案
为非遗远程教学提供了崭新的途径
今后,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联合越秀区教育局、越秀区少年宫,继续探索“一点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智慧教学模式,助力越秀区“非遗进校园”。
想了解更多越秀非遗的故事?
越秀山君邀请了多位非遗大师
和我们分享他们和非遗的情缘
------------- 推荐阅读✔ -------------
来源:越秀区文化馆
编辑:洪嘉琳
摄影:钟涌、陈艳秋
责编:翟晓雪
编审:刘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