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大代表建议:在全市公众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
语音播报

公共卫生及突发事件中,公共场所和物资应该如何科学地调配和处置?如何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促进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多位广州市人大代表聚焦金融和产业融合发展、稳就业搭建信息平台、公共场所急救保障等热点,接受广州日报采访。


林泰松

市人大代表

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主任

给企业发补贴 改善女性就业环境

“自‘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以来,女性就业弱势、被歧视的情况时有发生。”林泰松说,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女性的生育周期对所在企业有多方面影响,包括产假期间的工资,怀孕期间的工作强度、出差安排,因产假而需要增加接替人员、接替人员后续的工作安排等。如果企业的这些负担被视而不见,只从法律上要求善待女性员工,很容易造成女性就业的弱势。

他认为,“如果能够走在其他城市前,提升女性就业能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落户广州。”为此,他建议广州市对生育周期的女性员工所在的企业进行适当的补贴,一方面鼓励企业接收女员工,改善女性就业弱势的状况;另一方面也通过此措施提升广州对人才的吸引力。

如前期补贴可只针对夫妻双方都在广州工作的人员,避免财政压力过大,后期可以视效果继续扩大范围;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标准,如本身就有女性用工优势的企业,可适当降低补贴标准,让补贴资金可以发挥更大的效应;对造假骗取补贴的企业要有严厉打击的措施。


姚俊英

市人大代表

广州市花都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打造广州中医药 文化科普基地

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系列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姚俊英建议,打造广州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作为岭南中医药资源的集聚中心,广州的中医药文化在岭南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广州打造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广东毗邻港澳,是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上走在全国前列。白云国际机场144小时国际旅客过境免签政策,更是为国际游客就近体验中医药文化提供了可能性。“广州北部花都王子山一带紧邻白云国际机场,自然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有大量种植艾草等中药材的空间,具备打造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姚俊英建议,在广州北部邻近白云机场的王子山脉一带规划建设广州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落实点状供地政策,推动建设广州市中医药文化科普馆、药用植物园、药材加工产业园、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传统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等。





马粤君

市人大代表

广东增城中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宣传教育急救知识 构建公共安全急救体系

马粤君认为,广州市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急救制度、急救体系、急救能力及急救保障水平等建设较为完善,但院前急救到达急救现场的时间与实施有效急救的黄金抢救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机场、地铁、体育馆、公园、大中院校、公交、口岸、大型超市等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配置非医务人员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迫在眉睫。

马粤君建议,市卫生保健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PAD计划进行整体规划,设定目标,分阶段实施;建立统一信息平台,统一管理调度全市AED设备。同时,由卫生保健部门统一培训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熟悉掌握AED的操作方法。他还建议发挥慈善公益组织、团体优势、新闻媒体、公共交通等平台的作用,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急救体系。

资金方面,马粤君建议采取政府财政与企业出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筹集的方法,非经营性公共场所由财政统一预算安排,集中购买,经营性公共场所由经营或产权单位出资配置。


汤丽君

市人大代表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搭建技能人才供应链 信息共享平台

全国各地竞相出台招揽人才政策,长期关注技能人才供应链的汤丽君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对技能人才引进和扶持方面的重视度尚有欠缺。

汤丽君建议搭建技能人才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招聘高效高质、技术人才精准有效的就业迫在眉睫,“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自身及人才市场应联手对相关人才建立全面的资料信息库,及时记录人才学历职称、业务水平、创新能力、信用状况等情况,将相关信息联网并实时更新。”

汤丽君认为,信息共享最直接的表现是将单个企业承担的隐性成本(招募成本、培训成本等)分摊到不同的企业,降低企业人力成本费用,缓解缺工难题。同时,也有利于产业集群内优化资源禀赋,促使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完善技能人才信息共享机制,降低企业人力成本费用,再加上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与社会应聘信息能有效精准配置,有利于就业,有利于解决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中技术工人缺乏的问题。


林涛

市人大代表

广州南粤基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力发展产业金融 促进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

林涛认为,广州做好“六稳”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稳金融”,其关键是大力发展产业金融,促进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他说,建设国家产业金融中心,以金融引领创新驱动,助力湾区打造全球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高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是广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创新举措。

他建议,要加大力度鼓励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广州,构建数量丰富、种类众多、功能齐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为广州国家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丰富的组织资源。同时,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80%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完成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国内的美的、海尔等大批企业也通过试水产业金融,扩大资产规模、补强产业链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结合广州产业特点,瞄准汽车、电子产品等先进制造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大力推动航空、船舶、汽车等领域融资租赁及其他金融新业态不断做大,高质量发展汽车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产业金融。”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刘冉冉、魏丽娜、申卉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邱伟荣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徐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