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建议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设立中学生志愿服务专区
语音播报

近年来,广州积极引导初中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但中学生如何参与社会实践,却让不少家长无所适从。近日,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子殷向广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递交了一份提案,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广州市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具体指引。

志愿服务兴起,学生参与渠道少

目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在广州市全面实施,对中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和志愿服务等实践作出了具体要求。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在助力中学生品德发展和自我成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广州市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中,规定了每名学生每学期需参与24小时以上志愿服务。

在学校的鼓励下,许多学生早已有寒暑假做“志愿者”的慈善经历,有的甚至参与过义卖义捐等活动。而在过去数个月,不少中小学生更是在学校或家长的带动下,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广州市慈善会善城广州的微信公众平台调研显示,近70%的学生有过公益慈善经历,其中大多数人更是投身抗疫“行动”。不过,不少同学希望,校园的公益慈善活动将来可以更加多元和有趣,87.52%的学生认为,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慈善活动。

而郑子殷发现,由于缺乏咨询渠道和参与途径,在活动信息、参与活动等关键问题上缺少指引,不少家长和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社会实践机会。此外,由于缺乏专业有效的引导,仅为“学分”而参与志愿服务,导致部分志愿活动流于形式,志愿服务背后的公益目的难以充分体现。

建议:加强协调联动,为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切实保障

根据《志愿服务条例》第五条,在本市,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称市文明办)是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部门,广州市民政局是志愿服务行政管理部门,各有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

广州市现有两个系统并存,一个是“i志愿”平台,另一个是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平台。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平台是市民政局认可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自2019年6月20日上线试运行以来,平台在解决志愿服务随处可为、随手可为的志愿服务供需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该平台已为注册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购买保险,保障服务安全。

郑子殷建议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平台和“i志愿”平台的数据进行互通互认,由市教育部门通过倡议推进学校使用志愿服务系统为学生的志愿服务进行登记,鼓励中学生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依托“服务地图”查找就近志愿服务,以社工服务站、社区文化站图书馆等为公益“时间银行”服务网点,引导中学生就近参与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参与便捷度。

他表示,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信息指引,通过编写中学生社会实践参与指导手册、开展宣讲活动等形式,可帮助学生有效获得信息渠道,并建议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在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上设立中学生志愿服务专区,提供更多更适合中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苏赞 贾政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