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宋俊文:建议直播助农时长可作志愿服务积分
语音播报

3月,《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台,直播带货更火了,“直播助农”一词也频频出现。然而直播助农现实中还存在着人才培育难、农产品供应难等问题。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宋小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俊文调研发现,直播助农发力的支点在于解决供应链问题,难点在于青年人才紧缺,他建议,通过政府、直播平台两大层面为直播助农常态化打下根基,大力吸引和支持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

宋俊文

建立“乡村直播间”,直播时长可作志愿积分

宋俊文扎根广州农村10年,同时自己也开办了电商公司,在走访调研时他发现直播助农存在几大问题:首先是大部分农户没有直播的设备和能力,聘请主播带货费用又太高;其次是直播的背后涉及物流、存储、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农产品在这些环节中容易出现问题。

“广州在大力推动直播助农的时候,首先要先协助这些农户去解决供应链的问题。如果供应链问题不解决,农户卖得越多越快,就会越容易亏损。我们之前看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农户匆匆忙忙把货发出去,发货后受物流、气候等影响,出现大量退货或者投诉。很多人是从公益角度去扶贫,结果拿到了一箱烂的农产品,这会导致公众对‘直播助农’印象不好。”

对此,宋俊文建议,在政府层面,商务局、人社局和团委等可以合作开展“青年助农”直播电商培训,商务局就可以根据职能工作,帮助重点村和企业对接直播电商平台和资源,协助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等流通问题;各区政府在镇一级建立“乡村直播间”,为各村有兴趣开展直播销售的农户、青年提供服务。

同时在直播平台层面,平台为直播助农的主播推流,“还可以每年评选一些助农大使,通过宣传来促进主播去助农”。

除了政府、平台发力之外,他还关注到需要吸引主播人才。调研中宋俊文发现,农产品走直播的路子不比快消品、化妆品,前者量不大,也付不起高昂的“坑位费”。因此他认为最适合为乡村带货的是大学生,“广州有个大学城,可以充分发挥大学城高校聚集的优势,举办大学生直播助农大赛、乡村设计师大赛、青年农夫集市等别开生面的活动赛事,定期评选优秀助农大使,扩大“乡村振兴战略”在高校中的影响力,改善大学生对乡村认知。”

“能不能把青年助农纳入志愿服务体系?”宋俊文建议,为了创新宣传和教育的模和模式,吸引更多的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可以建立一个乡村振兴的志愿服务体系,“比如大学生助农直播带货的时长,可以作为志愿服务时长。通过这些鼓励和吸引措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或者志愿者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来。”

集观光、旅游、休闲、科普功能于一体

带火“直播助农”话题,只是宋俊文等青年人大代表长期关注乡村振兴的一个侧影。

在听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以及“补齐农村 水、电、网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宋俊文感到十分振奋:“近些年我的团队虽然一直在各地拓展项目,但是总部却一直在广州。在我看来,广州既是消费的主要市场,也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很多人觉得乡村振兴跟现代化大都市广州不太相干,但是我认为,广州才是全国最有机会成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宋俊文认为,乡村振兴要用新思维、新技术,用新的想法去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这都需要有相应的人才以及先进的技术,比如互联网思维、电子商务知识以及专业的供应链管理。

自2018年以来,广州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切实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显成效,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乡村文化繁荣取得新进展。《广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文件中明确指出,广州要大力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这一文件的出台,让宋俊文陷入思考:“现代都市农业的标准是什么?应该包括什么内容?虽然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合适的乡村产业模式,但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说明广州在创新一个新模式。”

他认为,简单的“1+1”并不能真正体现广州创新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如果政府部门对“现代都市农业”不了解,“前线指挥”就容易出毛病,譬如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种植规模化;如果企业不了解,也容易困惑,有人认为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增加乡村旅游或者农家乐,就算是现代都市农业。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艳华在《广州蓝皮书: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9)》指出“现代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不一样,广州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集观光、旅游、休闲、科普等功能于一体”。

“如果现代都市农业是农文旅融合的新型产业模式,那就不只是农业部门的事了,还包括国土、文旅等相关职能部门,如果广州要大力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就需要政府部门对现代都市农业的标准和模式深入了解,并就其发展过程中面临对问题制定相应对政策法规。面对新兴产业模式,政策法规也要与时俱进,才能推动产业发展。”宋俊文建议广州从理论、市场、技术等多维度定义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制定完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纲要、标准体系和配套政策,树立示范基地,通过培训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对现代都市农业的认识和了解,组织相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搭建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全面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在广州深耕发展。

建设大湾区“青年粤菜师傅”文化交流基地

乡村振兴,青年支撑。宋俊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多次提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青年发挥着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作用。

“90后青年研究‘鱼菜共生’获全国金奖,IT高材生返乡创业打造农业公园带动村民致富,90后海归辞掉金饭碗,运用科技提升传统农业……”宋俊文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年来,以返乡创业青年、青年致富带头人、年轻村干部、青年技能人才等为代表的乡村青年人才队伍逐渐成形,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产业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运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不过,宋俊文也坦言,青年担当乡村振兴主力军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虽然这几年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但总体还是严重不足,很多青年不了解农业农村的现状,认为农业就是传统的、农村就是落后的,依然认为只有留在大城市才有机会。而且我们需要正视的是,目前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乡村创业环境和氛围有待改善;青年自身实践能力还有待加强,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等。”

对此,宋俊文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改善乡村创业就业环境和氛围,搭建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服务平台。他关注到,团市委已成立了广州市青年乡村振兴促进会,目的是引导和帮助更多的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但他认为,乡村振兴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实现的,建议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资源对接,搭建“市—区—镇—村”四级联动的服务平台,整合市级资源服务青年、服务乡村。

他的第二个建议是建立“青年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以下简称“青农学院”)”,加强青年专业知识和素质培训。他认为,目前返乡青年创业项目并不局限传统种养殖业,出现很多跨界或者是互联网+新型业态项目,而传统的理论培训课程并不能满足青年所需,因此建议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商务局、人社局等政府部门多合作开办创新实践课程,成立“青农学院”,为有志参与乡村振兴的返乡青年提供体验式、浸入式的培训,根据各区特色产业和实际情况,组织开发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培训诉求,打造乡村振兴人才的“黄埔军校”。

同时,他还建议在各区建立青年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加强对乡村青年粤菜师傅的吸引凝聚,建设大湾区青年粤菜师傅文化交流基地。

他的第三点建议是有关创新宣传和教育模式。建立“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体系”,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纳入个人信用体系予以公开;将大学生等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纳入“志愿服务时长。同时建议教育部门根据国家出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要求,结合乡村振兴的工作,甄选一批乡村、农场果园作为劳动教育基地,协助基地开发更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加大对青年学生的农耕文化教育,多组织学生到乡村、农场果园开展劳动教育和自然研学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冉冉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邱伟荣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