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80岁老人天天做深蹲,竟然是为了…
语音播报


“我以前是做工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职业习惯让我从对产品的严格要求到对自己的要求完美”、“每次老师讲完课,我就会回家练,发声的技巧怕是很小的一个进步,我也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如果没有看到王兴中本人,也许谁都想不到这些话是从一位近80高龄的老人嘴里说出。

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学习声乐是他最大的爱好。为了在唱歌时展现好的台风,他会去学舞蹈,让自己的肢体动作更加优美;为了保护嗓子,作为在四川长大的他,竟然戒了辣椒;为了练习气息,他每天会把年轻人做起来都怵头的深蹲、俯卧撑等动作做上几个来回……

快乐充实的退休生活给了他活力,而专业系统的学习则给了他成就感,他用自己坚持、认真的做事方式,丰富着自己的晚年生活。

为了学好声乐,他啥都学!

当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广州盛年大学(老人大学,以下简称盛年)遇到王叔叔的时候,他正在课室里和老师们聊天,这也是他是自疫情爆发以来第一次出门。“疫情爆发之前我经常在这里,不是上课就是参加活动,或者比赛、演出,是这里的常客了”。

王兴中是盛年的声乐班学员之一。他的儿子女儿都成家了,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儿。不甘寂寞的夫妻俩都把爱好融入到了晚年生活里。王叔自己学习声乐,还把老伴儿也拉进了舞蹈队,有时候老两口还一起上声乐课。 在去年盛年给学员们举办的生日活动上,老两口还合唱了一曲“一支小雨伞”,在学员中传为佳话。

尽管今年已经是79岁高龄,但是为了练习好声乐,王叔会像年轻人一样每天锻炼身体,就连年轻人都怵头的深蹲动作,他每天也要做几个来回。在记者的采访中,他甚至表示可以表演俯卧撑,吓得记者连连摆手,生怕有什么闪失。

但实际上,这只是王叔保持强健体魄的绝招之一。他告诉记者,练习声乐可不是学学唱歌这么简单,不但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够中气,甚至还要学习声乐以外的本事。

“比如我唱《我从新疆来》,这是一首维吾尔歌曲,我总不能像根柱子一样站着光知道唱,过门的时候总要有几个维吾尔族动作啊”。为了提高吐字清晰程度,王叔还会去学朗诵。不过,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他一颗“声乐迷”的心。

作为在四川长大的王叔,其实是一位“辣椒控”,曾经是无辣不欢的他,为了保护嗓子却硬是把辣椒给戒了。“有时候我老伴儿在旁边吃辣椒,我只能也要忍着不吃,很考验人啊哈哈哈”,开朗的王叔为了能唱好歌,真是太拼了!

                      坚持、认真的工作习惯延续到爱好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964年,王叔大学毕业来到广州重型机器厂工作。后来又在企业改革中从事多年的资产评估工作,并且一直工作到退休。但无论换了什么样的工作,到了哪个地方,声乐都是他最大的爱好。

可以说从学生时代开始,这位老人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唱歌。中学时参加班级的集体表演,上大学后就参加系里的歌咏活动。不过,一直到退休后,他才真正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声乐水平。

2018年6月,王叔通过朋友知道了盛年,报名参加了声乐班,从此以后他每周都去校区上课,每个月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

“其实以前我也参加过声乐业余团体,但是那时候是想去就去,比较散漫。来到老年大学以后有老师、有班主任督促,就能比较系统地学习”,“尤其是因为有各种活动和比赛要参加,所以就逼着自己去坚持。”


唱好歌的秘诀?一个字:练!

实际上,在老年大学的学员中,并不是每一位老人都能坚持学习。王叔的这份坚持,也许来自于他在工作时期养成的习惯。 “我工作那些年每天面对机器制造、工艺管理,还有质量管理,这些都是要求非常严格的,容不得一丝马虎,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对我自己的声乐展现也是这样,我觉得不能随随便便唱首歌就放到网上去,最起码要过了我自己这关,才能展现给大家看啊”。

一生追求完美的王叔,每天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上起床锻炼之后,喝早茶、练声,午饭午休后,下午3点准时到小区运动,打打羽毛球或者快步走等等,傍晚5点回到家后洗澡、练声。吃完晚饭后散步,睡觉。

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说,生活规律是为了延年益寿,不过对于王叔来说,更多的意义在于能保护嗓子,保护体能,为自己的声乐爱好增添支撑的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每当说起唱歌的技巧,王叔总是很兴奋地如数家珍,尤其说起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感受,总是特别认真却兴奋。

原来,在声乐学习中,“练气”是基本功,也是最难练成的一道“硬功夫”。每次上完课,王叔回到家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在他看来,学习声乐没有什么绝招,就是一个字:“练”!

“我给你举个例子,高音低唱,低音高唱,这八个字要做到很不容易。也是唱歌唱得好的关键,我练了两三年时间了,现在还经常会犯错误哈哈”,说完,王叔像孩子一样笑了起来。

坚持、认真的王叔,每天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专注地耕耘着。他现在正在筹备抗疫歌曲《儿女情长》,还准备用一首男女声二重唱为党的七一建党节献礼。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杨欣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杨欣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