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 | 美翻了!这还是你认识的沙面吗?
语音播报

“广州荔湾发布”隆重推出“荔湾老街”栏目,定期发布荔湾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内容,带各位街坊走进荔湾最具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欣赏岭南建筑在西关的精华,体验了西关人家的生活气息,品味地道的西关美食,感受不同专业市场的忙碌节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珠江之滨,白鹅潭畔,

一座小岛
被冠上“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之名。
一百多年来,
岛上先后设立世界多国领事机构,
外国商馆林立,
东西文化在此交融,
共同滋养了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



去年,一场全面的更新改造在沙面岛展开。斥资3.5亿元、历时4个月,这颗珠江上的明珠再焕新颜。


定位“广州西客厅”,沙面岛与东边现代化的花城广场交相辉映,保留着欧陆风情的传统街区和风貌,一老一新,展现了广州的不同面貌,也让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象更为立体。



广州西部的荔湾,作为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广州推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承载地。以城市更新为源,沙面岛以丰厚的历史和积淀为广州留下城市记忆,也在探索历史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过程中不断焕发新活力。


“绣花”功夫雕琢精品沙面


5月9日,周六。沙面岛上一栋欧陆风情建筑前,两对情侣分享着门扇和窗台,正在拍摄婚纱照;横跨沙面公园的便桥下,居民围着石凳,一边吹着江风一边下棋;中央大街的塑胶跑道上,孩子们掀开口罩,围着花坛嬉戏,一片欢声笑语……



这些静谧美好的生活图景背后,是一次去年启动的全面改造行动:沙面、沿江西路片区和上下九步行街优化提升;高质量建设精品珠江西十公里,有序开展沿江西路、沙面等历史建筑风貌区景观设计。


从小处落笔,以“绣花”功夫打造精品工程。改造行动中,沙面区域从灯光照明到园林修整,从基础设施到河涌治理。


沙面公园是改造中变化最大的区域之一。从原沙面老地图上看,沙面岛南北五街,道道通江。“以前站在任意一条街上,都能看到两头的珠江和沙基涌。”广州市荔湾区旧城改造项目中心工程管理部副部长黄为光说,但一堵围墙挡住了公园和江景。


通过改造,三条通江廊道重新打通,围墙已拆除。站在中央大街便可望见珠江,沙面公园恢复了旧时英国花园、法国花园的历史布局,大片草坪与珠江水面结合,给人一种都市中难得的开阔感。



在三横五纵的道路网中,中央大街是一条贯穿全岛的轴线,几乎所有重要的历史建筑都分布在街道两侧。改造中,对岛上50多栋建筑外立面进行重新整饰,使街景和谐统一。


夜幕降临,沙面岛隐入夜色。怎么让沙面岛亮起来是此次改造的又一重要内容。“改造完成了66栋建筑照明,光线勾勒了欧式房屋轮廓,并采取‘半照明’理念来区分明暗,突出了文物建筑的历史厚重感。”黄为光说。


“亮起来的沙面。来源:微博网友



对沙面岛的改造,保护是最大的前提。光亮工程所有的灯光均利用原本的灯位,不增加新的固定点,不在建筑表面安装灯具。部分建筑采用见光不见灯的手法,以邮票创意形式在建筑物窗户上投影动画,展示老广州十三行繁华的风貌和城市建设发展史,打造“西广州夜景博物馆”。



广东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徐磊说,改造还取消了沙面岛上8个分散的停车场,机动车统一停放在可容纳480个车位的新建机械停车楼内,空出的停车空间改造成82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实现人车分流。岛上的人行道拓宽了1320平方米,16处无障碍设计等被优化。



改造后,岛上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变了样。全岛三线下地,9座老院子和3处围蔽经营场所变成了“口袋广场”,5条老旧巷子重新“穿衣戴帽”,成为沙面生活景观的一部分。



留住城市记忆


作为城市名片,沙面岛名声在外。


在全国知名旅游门户网站马蜂窝旅游网上,沙面岛在广州必游景点排行中位列第一名,高于城市地标小蛮腰,是外地游客到访广州的首选打卡地。



从山西来的张先生和女友在沙面留下了很多照片。“我觉得沙面的建筑比较古老,特别有历史的感觉。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广州的一部分发展史。”张先生说。



改造后,“广州西客厅”沙面的人气更旺了。去年国庆期间,“重新营业”的沙面举办国庆嘉年华活动,13场户外音乐会吸引3.2万人次参与、参观,“我与国旗同框”活动拍照累计总人数近35万。




今年1月,2020(第四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举办期间,世界著名华人大提琴家马友友“闪现”沙面中心大街,联手广州青年交响乐团为游客市民带来巴赫的音乐,给沙面带来更多国际元素。(详情回顾☞你们偶遇了吗?马友友在荔湾都“打卡”了这些地标


马友友“闪现”沙面。资料图


“五一”期间,受疫情影响,沙面岛虽然只开放两个出入口,每天游览人数控制在3万人以内,但仍吸引了86864人次游客前来参观。


“五一期间的沙面。来源:微博网友


对于沙面岛的变化,在岛上工作的郑隽宸看在眼里。“我认为这次最好的改变是在很多近代建筑旁加设了历史介绍,能让更多游客深入了解沙面文化。”据了解,荔湾区正在对沙面的智能导览系统进行完善,近期即将上线。届时,游客游览至某一栋历史建筑前,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建筑的历史、建筑风格等信息。



还有一群人每天都感受着岛上的变化。


目前,沙面岛上常住居民有1300多户,共4500多人。沙面街道翠洲社区居委会委员、社区志愿者马雪萍在岛上出生,至今已居住了60多年。


“灯是我们最满意的。”谈起改造,她如是说。马雪萍常听老街坊们开玩笑,在沙面岛,可以看到珠江上一江三岸的灯光,相当于免费享受了珠江夜游的一半景观。



程先生在沙面岛的单位宿舍里住了几十年,他和马雪萍一样对于沙面情有独钟。“这里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更是承载着我们很多儿时的记忆,对我而言是不可替代的。”


时至傍晚,天色渐暗,沙面岛上的灯光骤然点亮。饭后,程先生和老伴坐在沙面公园的长椅上,江边的晚风徐徐吹来,这是老两口每天最惬意的时刻。



让历史街区“活”起来


走进沙面公园,留心地面的游客会发现一条长度不足百米、浅黄色石板铺设小道,名为“原岛径”。这条石板小道记录了沙面从沙洲变为岛屿的历史。



曾经,沙面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旧称拾翠洲,鸦片战争后成为英法租界。当时,清政府在沙面北部开挖一条宽约40米、长1200米的河涌(即沙基涌),并用花岗岩砌出椭圆地界,沙面岛从此与陆地分离,原岛径就是这一地界现存的一部分。


历经百年,曾在沙面岛的十多家领事馆大多搬离,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外国银行仍然活跃在国际市场,留下上百栋欧陆风情建筑保存至今,形成一座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2000年,“沙面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广州沙面建筑群(清)”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沙面也是中国唯一被列为保护对象的租界建筑群。



今年4月,沙面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一个新的“头衔”——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以历史文化遗产之名对沙面岛加以保护管理显得更加合宜。


从历史上看,这里是广州最早的通商贸易之地,是近现代大量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碰撞最为活跃的区域。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内地首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落户在沙面岛西端,既开了“打开门做生意”的先河,又让越来越多普通市民走进这个中心城区的“世外桃源”。



荔湾是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广州推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承载地。在广州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过程中,沙面岛也被赋予新的使命,近年来动作不断。



去年,《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公布,荔湾将打造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沙面欧陆风情岛属于核心区范围。今年年初,沙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布,提出分类型保护与活化利用街区内的建筑。规划建议沙面可重点发展高品质服务商业、旅游休闲等功能,沙面南部滨水结合白天鹅宾馆优势发展特色商业。


活化利用将为沙面岛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使其常葆生机与活力。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反观,亦可成为支撑区域发展的一大亮点。


作为荔湾“一带两区”发展格局中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毗邻沿江西路、十三行,通过探索良性循环的开发方式,沙面历史文化街区有潜力成为提升旧城品质、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业态升级的样本和试点。


在充分发扬岭南文化,挖掘存量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抓住全市文旅产业复苏行动的契机,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沙面历史街区真正“活”起来,既能传承展现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发挥广州西客厅功能,又要通过可持续的产业生态,真正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沙面,
感受这里扑面而来的欧陆风情!




【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