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綠水青山論壇·從化大會」在從化區良口鎮生態設計小鎮舉行。同樣是在這片綠水青山之地,2019年3月末,來自香港賽馬會的46匹駿馬在生態設計小鎮旁的從化世界級馬場「放馬天地間」,近1700名觀眾現場觀看了一場馬術盛宴。這是繼2010年廣州亞運會之後內地舉行的首場純演示性速度馬術比賽,也是香港馬會首次將世界級速度馬術比賽引入內地。
從化馬場是香港賽馬會投入37億港元升級而成的、中國內地首個達到世界最高標準的純血馬匹訓練中心及馬場,也是粵港合作的重大項目之一。這座世界級馬場的建成,讓從化的鄉村振興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迎來了高端業態的參與。馬場與周邊高端民宿、生態設計小鎮等高端業態相結合,帶動了當地就業、旅遊和馬產業鏈上下游的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
綠水青山間的從化馬場
數說
香港賽馬會投资37億港元將廣州2010年亞運會馬術項目場地改建成目前的從化馬場,這是中國內地首個達至世界最高標準的純血馬匹訓練中心及馬場。
從化馬場佔地150公頃,目前最多可同時容納超過660匹現役馬匹,以特別設計的運馬車來往沙田及從化,目前共有9名練馬師於從化設廄訓練。截至2019年3月26日,從化馬場共有196匹現役馬匹。
從化馬匹訓練中心距離香港約200公里,從沙田馬場前往從化馬匹訓練中心的一般車程約3小時,經特別設計的運馬車進行跨境運送需時約4小時。
截至2019年3月,廣州海關已監管進境馬匹1333匹,貨值310664702美元,出境馬匹1117匹,貨值258480440美元,進境飼料飼草、墊料等290批次。
截至2019年3月,從化馬術辦與香港賽馬會共召開聯席協調會議40次,及時解決問題和困難,有效推進馬術比賽籌備工作。
案例聚焦
九成員工當地招聘 產業延至周邊村莊
記者來到位於從化區良口鎮的從化馬場。從馬匹日常生活的馬房、訓練的跑道,到內地唯一一家世界級馬匹醫院,以及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這裡的「運動健兒」們生活在山水田園間「五星級的家」。
馬匹們一天的訓練從早上6時就開始了。為了訓練其爆發力,馬場在草地跑道和泥地跑道的基礎上,又在對面山上增加了一條長達1100米的登山跑道,跑道以1.54%的幅度持續向上提升,而馬匹一般都能在1分鐘之內完成這項挑戰。
「香港賽馬會的馬匹一直安置在沙田馬場並接受訓練。近二十年來,香港賽馬會一直努力地尋找額外土地,以增建設施輔助沙田馬場的馬匹訓練運作。」從化馬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化馬場佔地150公頃,是香港沙田馬場佔地面積的兩倍,前身是廣州2010年亞運會馬術項目場地。2011年11月,香港賽馬會投入37億港元進行改建,在原場地的基礎上興建了多項馬匹訓練設施,包括登山跑道、馬匹游泳池、放草休養區及內地首間世界級馬匹醫院,這也是目前內地首個達到世界最高標準的純血馬匹訓練中心及馬場。
培訓專業技能涵蓋多個工種
在一則從化馬場的招聘啟事上,記者注意到,從化馬場主要面向從化本地招聘的崗位包括冷藏車維修工程師、高級合規事務主任、設施管理主任、體能教練、藥房技術員、馬匹康復助理等,普通員工年薪在5萬元至20萬元不等,管理層員工更高,財務經理年薪可達60萬元。
據了解,目前從化馬場的運營由香港賽馬會全面負責,馬場中的員工有超過500名在從化當地招聘,佔總數的90%。香港賽馬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前來投簡歷的人很多,但由於馬場對員工的學歷、工作經驗、技術資格等方面有着較為嚴格的要求,因此目前能夠被正式錄用的是相對少數。」
該負責人表示,香港賽馬會經驗豐富,有國際認可的課程用來培訓馬房助理、騎馬人、助理練馬師和獸醫等,目前馬會授予從化馬場員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涵蓋了各項工種,包括馬匹護理、騎術和有關馬匹訓練的策騎指示、獸醫學,以及釘甲等。未來還會拓展到所有的賽馬專業範疇,為內地培育更多世界級的馬術相關專業人員,有助全國馬術運動持續發展。
飼料本地供應盤活閑置土地
不僅如此,從化馬場馬匹吃的部分飼料由從化本地供應,與馬相關的產業鏈也隨之延伸至距離從化馬場25公里外的從化呂田鎮安山村。在那裡,廣州市從化食品企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的員工們每日負責將包括300斤的秕草、燕麥草和200斤胡蘿蔔在內的共計500斤新鮮草料經過挑選、清洗、切割、包紮,供應至從化馬場。
目前,該企業在安山村租下了400畝的土地,將村裡的閑置土地資源盤活了起來,還帶動了村民就業致富。「我們相信,隨着馬產業的發展,以後草料的需求量會增多,我們需要的土地和工人也會不斷增多。」企業負責人說。
記者注意到,從化馬場所在的流溪溫泉度假區不僅環境優美如畫,還分佈着從都國際會議中心、世界生態設計大會永久會址、米埗高端民宿群、新溫泉風景區等高端業態。2019年3月23日,內地首場純演示性速度馬術比賽吸引了近1700名觀眾現場觀看,帶火了周邊區域的旅遊、餐飲等行業發展。
未來馬場計劃對公眾開放
從化馬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大灣區發展馬匹運動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在此框架下,香港賽馬會希望與內地加強在馬匹、飼草飼料、獸葯、生物製品等進出境檢驗檢疫和通關方面的合作,讓馬匹運動及馬匹產業更加持續與系統地發展。未來,從化馬場計劃對公眾開放,參觀者可以通過訪客中心了解賽馬發展歷史,通過參觀通道、觀景台參觀馬房。
從化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策劃組織一系列國家級甚至國際級馬術表演、競賽活動,推動馬術培訓、馬術旅遊等涉馬產業的發展,主動加強與相關產業龍頭企業及行業協會的項目投資合作,爭取落戶一批現代馬業重點項目。
基層思考
20多個部門搭建安全通道 馬兒穗港兩地間「自由行」
從化海關駐馬場辦事處主任王彭軍、從化區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從化區馬術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
在馬場為從化帶來新業態與經濟增長點的背後,是穗港兩地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實現規則對接的先行先試。
海關:「一次審批、多次往返」
為實現粵港兩地在馬匹運輸、交通、海關檢驗檢疫等方面的高效、順利對接,廣州海關創新「馬匹跨境運輸監管模式」,與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在歐盟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可下,開闢了一條香港沙田馬場與從化馬場之間的「生物安全通道」,讓馬匹往返兩地實現了「自由行」。為此,內地及香港超過20個政府部門參與到了馬場的發展及各項審批工作中。
從化馬場距離香港約200公里,馬匹從香港到廣州從化的跨境運輸大約需要四個小時,為確保馬匹可以定期往來沙田與從化,兩地專門制定了「馬匹跨境運輸監管模式」。2018年8月,廣州海關印發了《關於促進從化馬場業務發展的工作方案》。在通關作業方面,突破性地實施「一次審批、多次往返」的檢疫審批制度,積極推進「進口直通、出口直放」的賽馬通關模式,先試先行「暫時進口、全時隔離」的動物隔離檢疫方式,讓馬匹在粵港兩地間頻繁「自由行」。
「過去7~8小時的通關運輸時長被壓縮到了4~5小時。」從化海關駐馬場辦事處主任王彭軍表示。同時,海關還專門開發了「粵港賽馬電子監管系統」,對兩地運輸實施實時點對點監控。運用自動化技術創新查驗手段,實現了行進車輛的自動消毒和賽馬體溫的智能監測,促進查驗的「無感」化,將每批次進口馬匹現場檢疫查驗時長縮短至30分鐘。
王彭軍說,目前,廣州海關正聯合地方政府、香港賽馬會推動建設國際馬匹檢測中心(廣州),開展馬病、馬飼料、生物製品、違禁藥物、獸葯等的檢測;積極與香港漁護署溝通協作,共享馬病診斷技術的最新進展、有關技術規範和標準等,並在生物安全框架內探索建設馬產業綜合保稅區。
檢疫:馬匹不必隔離45天
除了通關大提速,「廣東省從化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下稱「從化無疫區」)也為馬匹的每次往返兩地的檢驗檢疫開闢了「快速通道」。從化區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往根據規定,馬匹從香港進入內地,必須要經過45天的隔離檢疫,檢疫合格後才能進入。為方便馬匹往返兩地,經兩地牽頭部門共同努力,從化無疫區全力配合,國家農業農村部出台規定,明確「只有香港馬會管理範圍內的馬屬動物衛生狀況和廣東省從化無疫區衛生狀況基本等效」。這就意味着,香港馬會管理範圍內的馬屬動物可不需經過45天的隔離檢疫直接輸入到從化區。
「這個政策將香港至廣州從化凡是在無疫區範圍內的地方看作是『一個區域』,香港賽馬會馬匹的檢驗檢疫在這個區域內的標準是通行的。」 該負責人說。自馬場試運行以來,農業部門和海關部門多次主動溝通、銜接協調。特別是2017年5月,廣東省農業廳和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召開協調會,達成共同支持馬場項目、尊重各自法定職責、建立聯絡機制、落實簡政放權和建立聯合工作模式五項共識。
溝通:單線聯絡員專門對接解決難題
「眼看着這塊曾經的荒蕪之地發展成世界級馬場,給整個從化區特別是流溪溫泉度假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化區馬術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馬術辦」)有關負責人感嘆。
其表示,作為從化馬場與香港賽馬會之間最基層的協調部門,馬術辦負責統籌、協調、跟蹤從化區的馬術活動。但由於香港賽馬會與從化馬術辦在系統流程、工作方式、理念上的不同,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交流上的困難。因此,專門為解決溝通難題的「馬術辦單線聯絡員」應運而生。「單線聯絡員」由香港賽馬會與從化馬術辦分別選出一名工作人員擔任。「聯絡員負責單線聯繫,及時組織收集雙方的議題和需求。這種一對一的方法很清晰,且及時高效。」 該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從化馬術辦已與香港賽馬會召開聯席協調會議40次。
專家點評
以規則對接推動產業協同 以產業協同拉動規則對接
黃松: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黃松表示,穗港兩地通過規則對接和產業銜接,在從化引入純演示性賽馬活動,拓展了當地的產業形態。同時,與周邊高端民宿、生態設計小鎮等高端業態相結合,帶動當地就業、旅遊、馬產業鏈上下游的融合發展,以此實現當地鄉村產業振興和產業升級的示範引領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
針對有關部門推出的「馬匹跨境運輸監管模式」、「一次審批、多次往返」的檢疫審批制度、「暫時進口、全時隔離」的動物隔離檢疫方式等多項創新之舉,黃松認為:「這種管理制度上的突破創新之舉,不僅開拓了粵港兩地馬匹跨境運輸管理的新局面,同時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出了一條在尊重各自法規的基礎上構建協同機制的可行路徑,最終實現以規則對接推動產業協同、以產業協同拉動規則對接的良性互動生態。」
在黃松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協同發展」是發揮粵、港、澳三地產業的比較區位優勢、實現產業鏈深度融合、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的創新舉措;而「規則對接」則是實現產業協同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必然選擇。
黃松認為,珠三角九市具有良好的產業生態,港澳地區服務行業發達,經濟互補性強。從化馬術辦與香港賽馬會通過深度合作實現合作共贏,充分凸顯了實現粵港澳深度合作的現實可能性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其在合作模式創新、溝通機制創新、資源充分利用方面的寶貴經驗,對於創新珠三角九市與港澳地區的深度產業合作與交流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同時他也指出,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從化區還需進一步探索如何通過探索性的「點」的合作,拓展到系統化的「面」的合作,如何構建和完善粵港合作機制,如何培育和壯大新興產業,以及如何在產業、資源、教育、人才和科技等方面實現充分融合。
報道版面圖
掃碼走進從化馬場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趙方圓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駱昌威 通訊員鄺健華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駱昌威、趙方圓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編輯 甄志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王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