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亿人次阅读!爆款长图《中国抗疫图鉴》来自广州
语音播报

4月15日凌晨7时,人民日报公众号推送了“中国抗疫图鉴(完整版)”,补齐了4月8日武汉解封的内容,图鉴就此画上句号。

一周前,这幅承载了500多个人物的作品仅在微博上的阅读量已超过5.4亿人次。从中国人喜气洋洋欢度2020年春节,再到脱掉口罩的武汉孩子在樱花飘舞下迎接春天。中国人在这段时间经历的喜庆、惶恐、悲壮、感动、温暖和希望,都随着图鉴的滚动而跃然纸上。每一个观众都是经历者,情感同样在起伏跌宕。

图鉴背后的创作团队却来自广东广州,罗计坤是图鉴的策划者与主创者之一,他200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团队目前在广州运营一个画漫画的公众号“k董”。罗计坤告诉记者,图鉴里的场景来自8000余张新闻图片,大家都曾经似曾相识,这是引起大家共鸣的最大原因,因为要追求美感,其中也不乏有创作的成分。他向记者讲述了图鉴中的细节,其中颇有构思精巧之处。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创作现场,揭秘5.4亿爆款长图创作背后的故事。

因为涉及的新闻图片太多,我们也无法找出所有的照片去做对比,请大家谅解这一点。



钟南山院士抿着双唇、眼神凝重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是大家在疫情期间最熟悉的面孔之一。可惜照片上只有钟南山院士的半身照,为此罗计坤收集了大量钟院士的照片,并且找到钟院士抬起左手、竖起食指的动作。罗计坤将这个动作融合在半身照中,让钟南山院士在凝重的神情中,又多了一份坚毅。


这是志愿者其实有加工的成分,制作团队需要找到一张真实照片来参照,以此呈现送物资的场景,但是找不到一个志愿者的动作有符合创作的角度。所以他们就从图片里面就收集一个民工搬抬的动作,然后加上衣服,加上箱子,然后把他变成一个这样的角色。



图鉴中反映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建设的照片,展现了“纪念碑”式的构图,素材来源于几十张新闻图片。工人们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并不在一个场景里工作。


在壮士出征环节,这两个解放军战士经过了加工,并且创作花了很长时间。团队想展现中国军人的坚毅和硬朗还有帅气。所以他们对新闻图片的要求到了极致,所以找新闻图片的过程非常漫长。图鉴中的男战士在新闻图片中原本没有帽子和口罩,后期加上去的。女战士在新闻图片中不是蓝色的迷彩服,后期做了加工。

创作团队不想呈现宣传画中的人物形式,避免不接地气和过于艺术化,更多想表现当今军人的气质。


这是白衣天使出征前,母女分别的场景。真实的场景中,他们并非母女,而是创作团队从两张图片中挑选出来,并组合在一起的。新闻图片优势不能完全吻合插画的需求,需要构图和想象。创作团队突出了女孩想要哭却哭不出的感觉。


这里医院科室之间的空间间隔,可能不太符合实际,比如检验科与病房隔得很近。如此构图也是艺术创作的需要。为了特别体现家人焦虑和担心,创作者在病床通道专门设了一个拐角。



2月4日,浙江护士陈颖在进入隔离病房一线战场11天后和男友第一次见面,隔着玻璃接吻。她和男友商量好了等疫情结束从医院出来就去领证。这一幕感动了万千网友。相比于新闻图片,创作者增加一些动作和元素。


这张图片来自真实的照片,新闻图片中的护士眼中并没有泪花。创作团队增加了这一点,这让护士的情感更加复杂也更具有穿透力。他们还专门处理了护士额头上凌乱的发丝。


这幅展现医护人员累到筋疲力尽的插画,其实另有深意。医护人员慢慢支撑不住而慢慢倒下,也寓意了一部分白衣天使已经献出自己的生命,长眠在战场之上。


看完整个中国抗疫图鉴,你会发现里面没有一个为疫情牺牲烈士的名单与形象。创作团队说,这个名单太长了,他们无法突出其中几个而忽视其他,那样会厚此薄彼。所以他们用抽象的方法,把烈士比作白色花瓣,花瓣飞到空中化为繁星,继续守护这个国家。


在“匹夫有责”的段落里,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对防控疫情的理解支持及配合。创作团队在这个段落专门增加了一些喜感的元素,因为即便是好莱坞的灾难片,里面也会有一些喜剧的成分。

比如图鉴中儿子带着媳妇来看父亲,其中父亲的形象就是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


这个反映老师在家直播网课的场景,老师板书的动作是非常夸张却又非常令人熟悉的,创作团队刻意突出了这点。值得留意的是,老师的家中的窗户特意被设计成为“曲面”的。创作团队说,如果设计成为直面,在过渡到下一个段落的过程会显得突兀。


在“山河无恙”段落中,开头描述了白鸽归来的场景。创作人员说,云南一个网红旅游点的鸽子不怕人,人们常在广场上投喂他们。因为疫情,人们不能集聚,喂得也少了。鸽子与人的互动象征着正常生活的回归。



创作团队原本想把李兰娟院士与钟南山院士放在一起,出于对图鉴连贯性的考虑,最终没有这么做。


在4月4日上午的全国默哀时刻,图鉴用了灰暗的色调来展示,但是唯有国旗保持了鲜艳的红色。创作人员说,因为红旗在心目中永远都是红色的,而且变成黑色的话,会跟后面的天空就混在一起,完全没有美感。


图鉴的最后,一个武汉的孩子在漫天飞舞的樱花中,玩着泡泡。我们可以留意一下丢在一边的口罩。有人指出来,这是在乱扔口罩。创作团队回应说,这不是在找茬吗?

这里口罩的设定是为了艺术而服务的,是希望武汉未来恢复正常的生活,樱花会慢慢把口罩掩埋。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龙锟、申卉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骆昌威、龙锟、申卉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骆昌威、龙锟、申卉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