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建被拆除了,风景显山露水更开阔了!门岗升级改造了,各出入口依山就势与山体融为一体!进山通道更绿更美了,鸟语花香伴你漫步上山!近一年来,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变化点滴每天都在发生,市民看在眼里,可真是乐在心头!
今年,白云山变化的步伐还在提速,不仅是实施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关键一年,还是惊喜的一年:多项景观和项目相继落成并且向市民游客全新开放,其中最受瞩目的是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6.2公里主体工程、配套绿化已基本完成,“五一”正式开放,市民可以步行从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花果山到达麓湖,将来可以直达广州花园、白云山;另外,白云山南门、西门、北门、柯子岭门、翠竹园门、梅花园门等6条主要进山通道路面、人行道、绿化及沿线建筑整饰已完成,再配合各个标志性门岗的亮相,真正实现白云山一门一景、进山通道“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随着广州花园的动工建设,白云山风景区将会越变越美,成为市民游客的优美绿化空间之余,还会是广州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
门岗改造大师担纲,美感之余提升市民便利舒适度
“这一年来,白云山的变化可真是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不仅绿色空间更多了,而且门岗都变得各有特色,我们更加爱白云山了!”每天都来白云山晨运散步的苏女士,眼看着这一年来白云山的变化,每一个变化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她说:“门岗的变化最为抢眼,几乎每位市民和游客首先接触的第一印象就是门岗,如今的白云山门岗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事实上,不只苏女士有上述的看法,许多受访的市民都说白云山的门岗改造,让白云山风景区更加有气魄,更有广州岭南特色了。
其中,最让市民点赞的是西门门岗,之前这里的旧门岗建筑被郁闭绿化遮挡,景观杂乱,如今门岗改建后,重新打造了新造型,门岗采用了三个“人”字型重叠的形状,远看就给山脉连绵的意境,再加上采用水墨色的淡雅,更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的舒适感。
以前西门门岗广场的标识性也较弱,缺少吸引游客驻足逗留的空间,现在在改建升级后,将郁闭绿化带改造为慢行景观带,市民广场由4458平方米扩容至11245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6千平方米,建成具有体验性和层次感的集散空间;同时,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80平方米及附属功能建筑330平方米,扩容入口公厕至170平方米,布置景观亭廊和树池坐凳,完善配套指引和标识,全面提升游客的便利舒适度和体验满意度,让市民有了真正的休闲娱乐空间。
据悉,为了进一步凸显白云山主要门岗的岭南特色,这次白云山风景区7个主要门岗和10个次要门岗的升级优化,全部出自设计大师之手,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广州地区大师团队按照“一门一策、一门一景”思路,为白云山风景区打造彰显岭南特色的标识性门岗。目前新建成的柯子岭门、西门、翠竹园门等白云山门岗,美感美态自然通透,大尺度增加绿色开敞空间,视线开阔,依山就势,与白云山融于一体,受到市民和游客一致好评和点赞。
拆违控违仍是主要任务,红线内拆违查漏补缺不放松
一年多来,按照省委“为子孙后代守护好白云山、越秀山”、“坚定不移推进还绿于民”的指示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各区各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推进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前这里是停车场和杂乱无章的商铺,但如今全部清拆后,视野开阔了许多,再加上复绿美化,整个环境空间就完全‘脱胎换骨’了!”站在白云山南门原金贵停车场、双燕停车场及违建商铺的地带,居民罗伯深有感触,他眼看这里违建存在多年,而且数量越亮越多,导致白云山南门一带的环境被侵占了,影响了白云山生态景观,还影响了白云山的名声。“不过,去年开始,这些违建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坚决拆除,我们周边居民都拍手称快!”罗伯发现,不只南门,白云山上和周边多处违建都得到了彻底拆除,白云山的美貌得到了恢复和保护。
记者了解到,罗伯所处的上述南门违建,拆违复绿后,新增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深受市民群众欢迎。而最新数据显示,近一年来,白云山风景区在重点区域拆违成效明显。按照市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共拆除白云山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周边、进山通道两侧违法建设和影响景观建设51.05万平方米,其中红线内拆除12.64万平方米,缓冲区拆除38.41万平方米,包括越秀区5.75万平方米、天河区3.31万平方米、白云区29.35万平方米,大钵盂等一批历史违建得到彻底整治;驻山及周边部队给予了支持配合,拆除白云山出入口等临街建筑2.23万平方米,初步实现了拆违复绿,显山露水。
在推进还绿于民工作中,各区各单位通力合作,群策群力,部队大力支持,有力保障了还绿于民工程的实施。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白云山风景区管理局坚持边拆违边复绿,其中白云山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周边复绿8.92万平方米。
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的有序开展,正是广州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高效高能的真实反映。首先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市领导小组组长,亲自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多次现场调研检查还绿于民工程;市、区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齐抓共管的强有力工作机制。
其次是加强规划引领,广州市相继制定印发了还绿于民三年行动计划、总体规划、慢行系统规划、一门一策方案等系列还绿于民工程规划方案,指导还绿于民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先后12次带队实地调研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市还绿办召开18次主任会议研究部署还绿于民工作,议定事项212项,已完成135项,正在推进77项;印发《会议纪要》23期,编发《工作动态》15期,交办督办32份,有力推动了还绿于民工作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市和驻军成立了军地协调小组,各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总协调人和组长。省军区保障局、联勤代建办、相关部队单位积极支持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多次现场调研、实地指导,积极动员、深入开展部队建筑物摸查核实工作,专程赴北京、桂林争取上级支持,为推进还绿于民工程做了大量工作。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拆违仍然是今年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的主要任务,各区各单位要紧紧抓住拆违这一关键,进一步深入摸查,全面核实,拆除违建。一是开展红线内拆违查漏补缺,尤其要加强对白云山红线交接地带建筑物的核实甄别。二是加大缓冲区拆违力度,按照前期制定的拆除任务清单,纳入全市的拆违计划,各区具体实施,抓紧组织拆除。三是根据部队和规划部门前期摸查和核实情况,由城管部门协同部队单位,共同抓好红线内、缓冲区已核实部队建筑的拆除工作。四是继续保持控违高压态势,加强巡查,坚决杜绝新增违法建设。
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五一”正式开放
一边是拆违控违不放松,一边是还绿复绿加快上马,白云山风景区在“拆违”和“复绿”两手都要硬的情况下,景观面貌、设施建设、空间提升、形象品质都迎来了较大的变化,市民喜闻乐见之余,还迎来了多个重磅项目即将亮相,以后市民游客来白云山游玩,将有不一样的全新感受。
其中,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6.2公里主体工程最为令人期待。该连通工程主体工程在清明假期就开放试运营,吸引了各方市民和游客前来抢先体验,收获好评无数。“从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花果山到达麓湖,据说将来可以直达广州花园、白云山。”市民吴女士在体验过后,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她说,以前想都不敢想,可以从中山纪念堂步行到达麓湖,“这可是横穿城市的‘空中漫步’啊,在云道上走,看两边依道而栽植的花儿,呼吸这新鲜空气,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吴女士一边走一边拍照,休闲观光之余还能健身运动,一举两得。记者来到位于下塘西路、麓景路的“云道”施工现场看到,这里已建好的云道步行区域用木板铺设而成,空间宽度约三米,护栏则以钢结构为主,配套绿化已基本完成,目前正进入最后收尾阶段。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表示,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6.2公里主体工程将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绿化景观升级、沿线环境整治,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五一”小长假将正式开放。届时市民可以步行从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花果山到达麓湖,将来可以直达广州花园、白云山。
另外,白云山门岗及周边景观整治工程还实现了进山通道的绿化美化。白云山风景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白云山南门、西门、北门、柯子岭门、翠竹园门、梅花园门等6条主要进山通道路面、人行道、绿化及沿线建筑整饰已完成。”负责人说,除了进山通道,白云山周边白云大道、同泰路、广州大道环境整治及绿化提升工程也同步开展,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6.2万平方米,建成缓跑径2.6公里,环白云山周边绿化美化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而最受市民期待的当属广州花园,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广州花园将设置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端,规划面积151.8公顷,分为广州花园前置区、核心区和综合服务区三个部分,主要涉及麓湖景区、三台岭景区、柯子岭景区三个景区。广州花园会定期举办庆典性活动,根据季节不同举办特色活动,预计每年将吸引800万人次客流。
白云山门岗及周边景观整治工程
“三大门岗”率先亮相
根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白云山还绿于民整治行动的要求,以及“一门一策”的指示精神,市林业和园林局委托大师团队对白云山门岗进行优化设计。建设规模约20万平方米,包括7个主要门岗和10个次要门岗。设计围绕强化标识、优化空间、提升景观、完善配套、组织流线等重点,打造大气、现代,彰显岭南地域特色的标识性门岗,提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品质和形象。
一、西门岗
1.设计团队:郭明卓。
2.设计理念:尊重原门岗建筑“山·门”概念,传承历史文脉,提高门岗的建筑形象和观赏度。
3.完善服务配套。原门岗配套设施不足,服务功能不完善,厕所和电瓶车候车棚等设施陈旧,无法满足市民需求。本次改造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80平方米及附属功能建筑330平方米,扩容入口公厕至170平方米,布置景观亭廊和树池坐凳,完善配套指引和标识,全面提升游客的便利舒适度和体验满意度。
4.优化入口空间。原门岗建筑被郁闭绿化遮挡,景观杂乱,广场标识性较弱,缺少吸引游客驻足逗留的空间。本次改造将郁闭绿化带改造为慢行景观带,市民广场由4458平方米扩容至11245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6千平方米,建成具有体验性和层次感的集散空间;同时优化交通组织,实施人车分流,将白云山西门打造成优质旅游观光点。
二、柯子岭门岗
1.设计团队:陈雄。
2.设计理念:“行云·流水”,以云作为场地的肌理元素, 塑造云廊,打造似流水般的步道和展现山谷间缓缓流水之空间意境。
3.强化标识。原柯子岭门岗建筑陈旧,标识性差,本次改造因山就势、因地制宜,新建轻盈流畅景观回廊242米及功能建筑120平方米,建造彰显白云山文化的标志性景墙,展现独特岭南风采和时代特色,形成大金钟路白云山入口景观亮点。
4.优化空间。原门岗门户界面狭窄,游客通行及景观体验感不佳,本次改造后移门岗,扩大前广场,拓宽入口敞开面至110米,重塑柯子岭山路前导空间,设置多层次立体活动平台,提供集娱乐、运动、交流于一体的场所,增强市民参与感和获得感,真正实现“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的愿景。
三、翠竹园门岗
1.设计团队:冼剑雄。
2.设计理念:“石门”,以自然山石为灵感,用现代手法塑造出山石的形态,表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概念。
3.强化标识。原翠竹园门岗形象不突出,入口辨识度不高,门岗界面模糊不清。新建门岗端庄、大气,表现自然形成的“山门”形象,通过大尺度增加绿色开敞空间,视线开阔,大气恢弘,与白云山景融于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4.提升景观。原相思河段水面狭窄,植物繁琐杂乱,景观品质差,存在感弱。通过开拓河道绿化空间,整治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形成自然通透的水岸绿地空间,营造山水结合、环境优美的诗意溪涧景观。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全杰 通讯员 穗林园宣、王玮、汪张跃、吴镝锋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莫伟浓、庄小龙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