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潘鹤雕塑艺术园,读懂一位艺术大家的赤子情怀
语音播报

在中国当代雕塑名家中,潘鹤绝对是无法绕过的一位。

但你知道去哪里可以看到他最多、最全的作品吗?

没错,就在海珠区后滘村。

这里有一座潘鹤雕塑艺术园——荟萃了潘鹤一生创作的160多件作品(部分为合作作品);这里还有一座潘鹤艺术馆,集纳了潘鹤早年的画作、诸多的创作小稿和历史资料。

来这里,穿行在鸟语花香的园林间,你将读懂雕塑,读懂一位雕塑大家的赤子情怀。

   

    

主题陈列区经典“回放”

潘鹤雕塑艺术园共分为两期,2008年开放一期, 2010年开放二期。后来又建成潘鹤艺术馆。整个园区的设计,都是潘鹤儿子、潘鹤艺术馆馆长、雕塑家潘奋一手操办的。

   

从南门入园直接走到湖边,可以看到地面上以不同颜色的地砖拼成的一块导览图。潘奋告诉记者,一期为主题陈列,沿着中轴线,分为五个区,将潘鹤的经典作品串联起来,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相呼应,像《大刀进行曲》《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等作品在这里都可以看到;二期则以园林雕塑为主,比较休闲轻松;蓝色的部分原本是想开凿成一条“历史长河”,但由于园区分了两期建成,最后变成了两个独立的小湖。

   

   

现在,湖岸边的玉蝉花开得正好,和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瓶刷花互相映衬,摇曳生辉。而在绿树红花之中,一个巨大的鲁迅头像探了出来,眉眼冷硬,似乎有点不解风情。走过去,果然看到雕像起名为《睬你都傻》,原本是1978年潘鹤为广州人民公园做的。

   

   

潘奋笑道:“这其实是我父亲借鲁迅先生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他认为对待某些不可理喻的人,横眉冷对都不必要,直接不理才是最高境界。”耿直个性的潘老爷子,有时候就是会在标题上这样直抒胸臆。当然,更多的作品,他并未明言,而是将深邃的思想通过艺术形象展现出来。像1990年潘鹤带着潘奋一起为广西北海做的《解放与新生》,也复制了一件矗立在园区的中轴线上。高大威猛的勇士,虽然挣脱了镣铐,但潘鹤认为他这一代人虽然在形式上已经挣脱了旧观念的束缚,却还没能做到完全新生,所以将希望寄托于勇士肩膀上的婴儿。

   

一直勇于自我革新的潘鹤,在《开荒牛》上也通过半截拔起的树头来表达他的思考。“这件非常有名的作品经常出现于各种宣传册上,但有时候只有牛没有树头,其实那样作品的内涵就丧失了。”潘奋表示,潘鹤当年以牛来比喻拓荒者,同时还表达了深圳特区最重要的精神是勇于破除旧观念,将改革阻力连根拔起。“牛在奋力前行,树头还有所存留,这也说明了与陈腐思想、落后观念的斗争是永不停歇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始终勇立潮头。”

   

在这一区域里,还有一件《自梳女》雕像也很吸引人。作品从正面看是一个干练的摩登女郎,转到背后,才发现其梳着发髻,是一个上世纪20年代自梳女的形象。这样的精心构思在于潘鹤认为,一百年前的自梳女,就是中国独立女性的萌芽。

   

   

正因此潘鹤的雕塑中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才能够历久弥新。


雕塑园二期温馨活泼

经过经典作品的精神洗礼之后,进入雕塑园二期,可以感受到风格明显不同。这里的作品,大多是潘奋主导创作的,看起来更当代、更轻盈。穿行于鸟鸣啾啾的绿荫道中,忽而出现一个以爱情为主题的小广场,主雕塑为《情满江山》;忽而又出现了一个以亲子为主题的小广场,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座《大地母亲》,如小船悠悠,显得温馨而美好。曲径通幽处,又有一尊女性雕像在湖边亭侧娉娉袅袅,笑立春风,走近些看,原来是杨贵妃的雕像。还有一条名人廊,矗立着叶挺雕像、红线女雕像、李四光雕像……让人如与名人们迎面相晤。

   

   

   

尽头处,便是潘鹤艺术馆的大门口。墙上,一尊潘鹤在1945年做的自塑像,灵气而俊秀。“抗日战争时期,父亲除了在家里上私塾,同时自学雕塑,没有模特,就给自己塑像,也给爷爷塑像,用泥巴做了很多小稿。”潘奋道。

   

    

潘鹤艺术馆情谊浓浓

艺术馆里,又别有一番天地。

院子中,除了展现潘鹤与梁明诚合作的《友谊之泉》,还陈列了几位学生创作的潘鹤立像,以及潘鹤曾师从过的岭南画派二代传人黄少强、油画大家李铁夫、版画大家黄新波的雕像。

   

潘鹤像幽默生动,微扬的脸上眉眼弯弯,精气神很足。潘奋表示,如果雕像手里的拐杖做成方棍,就更精准了。方棍也是潘鹤常用的一个工具,经常拿来敲打泥块。

   

黄少强是潘鹤的启蒙老师,虽然只教过他几个星期,但潘鹤非常敬重他。“黄老教给我父亲的不是技术,而是艺术思想。他说艺术要反映社会,尤其要为穷人呐喊。这点我父亲坚持了一辈子。”

   

   



黄新波则是“慧眼识珠”的伯乐。“《艰苦岁月》能送到北京参展,是黄新波先生的功劳。”潘奋告诉记者,建军30周年时,广东省美协征集参展作品,潘鹤所起的素描稿在初选时落选了,但他还是坚持将泥稿做出来。黄新波一看,觉得很精彩,就以个人的名义推荐上去。送到北京后,果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美,成为了中国当代雕塑史上的经典。

   

   

   

在艺术馆的三楼,更多珍贵的资料展现了潘鹤在艺术上的坚持和追求,展现了他所取得的成就。

不过,95岁的潘鹤老先生,现在真可谓是“物我两忘”了。潘奋不时会带他回园区里看看,告诉他这些都是他的作品,老人家会惊奇地问:“我做过这么多吗?”想想,这是怎样一种超达的境界了。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江粤军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江粤军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江粤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