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陈建华:广州基本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语音播报

15日下午,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广州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省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州已基本破解了“垃圾围城”的难题,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广州社区志愿者在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点前站桶,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2012年,广州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垃圾分类迫在眉睫。陈建华说,如果不垃圾分类,广州的垃圾填埋场仅一年半时间就无处可填。  

“2012年7月10日”!陈建华记得很清楚,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垃圾分类动员大会,接连开了四次,在制度建设、政策出台、管理改革、硬件设施等诸多方面力推垃圾分类。2012年,广州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三化四分类”的垃圾分类体系,即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紧接着,广州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第一个垃圾分类的立法,政府、专家学者、市民、媒体等社会各方都参与进来,以至于有了“垃圾市长”“垃圾院士”“垃圾教授”“垃圾记者”的趣闻。

陈建华说,到去年底为止,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州基本破解了“垃圾围城”的难题。

垃圾分类亭搭载了很多便民设施。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摄

目前,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一个基础性的作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提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广州现在基本上做到了楼道撤桶和定时定点投放。”陈建华说,广州新一轮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已经全面铺开,这一轮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完成以后,将可以解决未来二十年、五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广州对垃圾分类处理的需求,对于广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长远的作用。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摄

“垃圾分类需要一代人的努力。”陈建华表示,再过15年,到2035年,我们国家的垃圾分类,也包括广东和广州的垃圾分类,一定可以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因为这个方向是对的,路是对的,尤其是唤起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了一个习惯。

发达国家垃圾分类一般都要用20到3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过程,它是一场革命。我们这一代人把它治理好,上对得起前人,下对得起子孙。”陈建华说。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李栋、魏丽娜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彭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