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赵少昂,在花鸟草虫创作上可谓以形写神的典范。他善于将纷繁复杂的自然万象,以精练的笔墨表现出来。在他数以千计的花鸟作品中,早期画风注重于写生的真实感,勾线、着色洒脱工致,晚年则“老而愈妙”,由博返约,在奔放、粗狂之中又得见精细之处。
自近日起到1月19日,由广州市海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十香园纪念馆承办,高剑父纪念馆协办的“纪念赵少昂先生诞辰115周年诗书画展”,在岭南画派“摇篮”——十香园纪念馆举行,118件作品大部分为首次公开亮相。观众可以饱览赵少昂的花鸟画风采了。
90%的作品从未公开
诗书画合璧很耐看
赵少昂,1905年出生于广州海珠区(原属番禺),1998年逝世于香港。由于少年丧父,家里贫困,他以做工谋生,业余自学绘画。16岁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奇峰,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成为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
在艺术的道路上,赵少昂自比寒蝉,谦卑又努力,默默耕耘数十载。正如他的儿子赵之泰所说的“父亲一直就很低调,不喜欢应酬,他有个图章就叫‘一生只愿做闲人’。”但在20世纪90年代,广州市筹办广州艺术博物院时他便成为首批捐者之一,在荣获“广州市荣誉市民”时,他又谦虚地表示:“我何德何能受此尊荣”。老先生的赤子情怀,也传承给了他的后人。两个儿子赵之榦、赵之泰也向广州艺博院捐赠过赵少昂的一千件斗方作品。本次开幕式,赵之泰又现场向十香园捐赠了赵少昂的《蝉鸣》。在近现代画坛上,一直就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赵少昂的蝉的“三绝”美誉。
本次展览是在高剑父纪念馆前馆长张立雄奔走下得以顺利开展的。早在2010年1月,也是因为张立雄的大力推动,十香园举办了“纪念赵少昂诞辰105周年作品展”;十年后的今天,在同一个展馆展出赵老的作品,有什么新的亮点呢?
张立雄表示,本次展览最大的看点就是90%的作品从未公开和观众见过面,也没有出版过。十年前展出的作品,很多都是曾亮相过、出版过的。
另外,有28套赵少昂的诗书画作品,是他用自己很个性的书风抄写了他自己作的诗,同时又作了画,可谓真正的书画合璧。“这些作品有的是因诗题画,有的是因画题诗,有的诗是咏景,有的诗是咏志,既呈现了赵少昂的传统功力、又展现了他的心境、心态,很值得今人借鉴学习。”
具体到作品本身,张立雄指出,像《勒杜鹃》,随意而热烈,很有岭南味。另外,长卷《灵蛇》也很特别,陈永锵看过后,还专门题跋了。“蛇是很凶恶的动物,但赵老化蛇的戾气为祥和,画面上的蛇看起来灵动而可爱,一点都不吓人。这一定是画家本身有很高的修养才能做到的 。”
赵少昂很少画人物,本次展览还呈现了他的两张《达摩》,非常难得。他曾经捐过一张给广州艺博院,当时就是张立雄去香港接的这批作品,共一百多张。“是高剑父先生的儿子高励节带我去见赵老的。师公人非常好,请我们喝早茶。挑选作品时还说,广州他的画太少了,要挑最好的,要多送一点。所以艺博院所藏的赵少昂书画,可谓精品中的精品,曾出过一本画册。”
盛放
对话赵少昂之子赵之泰——
与徐悲鸿交往密切留美谈
广州日报:您和您的哥哥捐赠了上千件赵老的斗方给艺博院,都是赵老的精品对吧?
赵之泰:我父亲常常告诫学生,好的作品千万不要卖,因为好画是无法重复的,想要再画都画不回来。一定要把好的作品留下来,以后便于展览、出版。他的精品、代表作都很完整的保存下来了,现在一部分在广州艺博院,一部分在香港文化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在美国的亚洲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在我哥那,有一部分在我这里。当然,在我父亲自己看来,满意的作品可能没那么多,就像徐悲鸿先生说的,画一百张满意的也就一张。所以市面上就更少能看到我父亲的好作品了,很多上拍的,更是赝品。
白葵花鹦鹉
广州日报:徐悲鸿先生曾写诗大赞赵少昂先生——“画派南天有继人,赵君花鸟实传神”。他俩之间交情很深吗?
赵之泰:他俩交往确实挺密切的。徐悲鸿先生跟岭南画派的渊源,始于早年他从家乡到上海时。那时候还没什么人看得上徐悲鸿的画,他的生活很落魄困顿。正好高剑父、高奇峰先生在上海办《真相画报》,他于是尝试去投稿。那天高奇峰虽然不在,但徐悲鸿还是留下了画稿。高奇峰回来一看:这年轻人的马画得不错啊!就选用刊登了。这样徐悲鸿和岭南画派的先生们,慢慢就建立起了感情。高奇峰去世后,抗日战争之前,我父亲到北京去,他们都觉得父亲就像是高奇峰再生一样,很是欣赏。徐悲鸿尤其关照我父亲,甚至写信推荐他到国外去办展,称他的花鸟画为“中国现代第一人,当世罕出其右者”。虽然后来因为抗日战争爆发,赵少昂没有成行,但这封信却留下来了。
徐悲鸿每回到香港,也会和我父亲见面。他们留下了不少合作画,据我所知至少有十张以上,现在我手上就有两张,都是徐悲鸿画树,赵少昂画鸟。1941年徐悲鸿在新加坡时,还专门画了一张《饮水马》寄给我父亲,现在就挂在我家里。
徐悲鸿在重庆期间,也力邀我父亲前往。现在还有关于当时重庆“画坛九友”的说法,这九个人就包括了徐悲鸿、赵少昂、张大千、傅抱石、黄君璧等诸位,他们经常一起雅集。
喜上柳梢头
书法求变与画相生相成
广州日报:赵老一直很喜欢画蝉,这次展览中,小品里面蝉和竹子,蝉和荔枝、蝉和菊花都有几张,而且非常生动,那他画蝉有什么独门秘诀吗?
赵之泰:他的蝉不是写实性的,而是进行了美化和拟人化,非常注重蝉的风采神气,因为他要突出蝉的高洁本性。他曾过:“蝉是最好的,它只是靠饮露养大,其它东西也不用吃,因为露水是最清洁的,撇开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清洁,所以我借蝉作比托。”平常里我们看到的蝉,都是头比较大,身子比较小。但父亲笔下的蝉,头没那么大,身体比例是比较大的,而且蝉翼很通透。因为特别喜欢蝉,他的画室叫做“蝉嫣室”,那还是1930年时高剑父先生给他题的字,现在仍完好地保存在我家里。
广州日报:这次也展出了他的两件向日葵作品,非常简练而有生气。
赵之泰:的确,父亲喜欢画向日葵,因为向日葵的花颜色很亮丽,和叶子形成了极好的映衬。当然,赵少昂画向日葵也画得好,因为很能展现他的用笔功力,你看他画的叶子,非常有力度。其实赵少昂的作品不是“惟大为好”,他的很多简单的作品都很有神。关山月认为赵少昂有“一笔之功”,其实是说得很到位的。赵少昂一笔就能将笔墨的形神质都体现出来。徐悲鸿的马也是这样,他一笔带过,就将马的肌肉骨骼表现出来了。
向日葵
广州日报:本次展览,还呈现了赵少昂不少书法作品,看起来非常有特点,他的书风又是怎么形成的?
赵之泰:父亲喜欢作诗,所以留下了不少自写诗的作品。他的字也有个演变的过程,早期的字我们称之为“芽菜种”,比较细长,1945年前的字,基本都是这样。到了1950年以后,他都是用偏锋来写了,跟其他人不同,字显得很刚劲,可谓独具一格。这说明他有一个摸索过渡的历程。为什么他在书法上会求变呢?主要是配合他的画面。他的画都是很潇洒自然的,如果字太瘦太细,就搭配得不好。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江粤军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江粤军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江粤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