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区:整合资源,加强阵地建设
语音播报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挂牌成立、志愿服务队、道德模范故事汇……从化区被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区,坚持资源整合一体化,以全区为整体,以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为单元,建成一批颇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工作实现新突破。

整合资源 加强阵地建设

在城郊街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挂牌成立,让乡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实践所相当于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文艺文化平台,打造家门口的实践阵地,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的目的。”城郊街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面积约80平方米,可容纳约40人,另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西和学堂、粤菜师傅培训室等实践点供群众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一所多点”“一站多点”。

“我区强化阵地建设,统筹整合党建、宣传、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卫生等各条战线资源,就是希望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整合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打造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服务平台,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实到了“末梢神经”,是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具体做法。通过整合资源,每个条块服务基层的单颗“珍珠”串连成一条精美的“项链”,既优化了服务群众的“软环境”,也增强了服务群众的“硬实力”。

激发队伍活力 助推乡村振兴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让群众愿意参与、宣讲要让群众听得懂,关键在于形式要紧扣时代脉搏,走进群众心坎。围绕这一认识,从化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坚持依托志愿队伍“讲、帮、示范”等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装上了“扩音器”和“显示屏”,赢得了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让文明的种子撒遍乡村。
为有效加强群防共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该村组建了7支志愿服务队,包括“党旗红”先锋队、“红袖章”联防队、“连心桥”服务队、“老兵”护村队等。

作为“50后”的南平村村民张伯爱是一名老兵,去年,眼看着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大改变,他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南平村,并自愿参加到村里的志愿服务队之一“老兵”护村队的队伍中,当起了秩序协管员以及文明交通劝导员。

此外,从化区更以高校志愿服务进乡村为纽带,让大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触摸乡村脉动,实现思政理论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带来新火花。

“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无限,为从化乡村振兴带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辖区内有9所高校近10万名大学生,每年都会实现新旧生的更替,这是从化旅游、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是探索和发展“校村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在更深层次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发挥教育和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引擎作用。

丰富活动内涵 构筑精神家园

为满足村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化区各村、社区积极组织有文化有才能的干部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才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从化区积极开设“孝德家风”讲堂,邀请本地德高望重的长者,以拉家常的方式,讲述优秀家风故事,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广泛开展“文化农家·文明小镇”文化下乡活动,举办青少年书画大赛、农村广场舞大赛、非遗传承活动,建设村史馆、家风馆、乡贤馆,让群众在文明实践活动中获取文化滋养,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弘扬时代新风。

近日,从化区开展了“爱我新中国 奋斗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主题活动暨道德模范故事汇,活动邀请了区百姓宣讲团成员、区水务局建管中心党支部书记袁梦作题为“爱我新中国 奋斗新时代”的理论宣讲,生动地讲述了从化区水务人为保护从化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发展的工作经历,展示了他们为造福从化人民而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同时,广州市道德模范孙金光也和大家分享了他的志愿经历和个人故事,充分展现了时代精神。

未来,从化区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区的新定位,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功能优化,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创新性活动,提振群众精气神,推动实践活动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拓展,涵育文明乡风。